• 2021年第33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彝族土司研究回顾与前瞻:2010-2020

      2021, 33(1):1-7.

      摘要 (3631) HTML (901) PDF 1.33 M (1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彝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彝族土司也是中国土司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彝族土司的研究,有助于深化西南民族史学科的纵深发展2009年以来,彝族土司研究产出了一批新的成果,在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在通史性著作、研究资料的拓展以及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 清代云南禄劝彝族土地买卖契约文献特点研究

      2021, 33(1):8-12.

      摘要 (3219) HTML (865) PDF 1.29 M (1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清代是云南经济形式多样化的一个时期,随着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契约也随之产生。土地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其交易往往较其他更加的严谨而慎重,因此产生了为保障交易双方利益且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土地买卖契约。以«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第 101 卷«彝文账簿文书»中收集到清代云南禄劝地区的17份土地买卖契约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了解当时彝族地区土地买卖契约的组成部分及特点,结合当时特殊的社会经济形式,从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两个方面对契约中所体现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下,对彝族土地买卖契约文献产生的影响。

    • 论«当代彝文文学史»的民族文学观

      2021, 33(1):13-16.

      摘要 (3458) HTML (888) PDF 1.30 M (1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代彝文文学史»是目前彝族文学史中第一部以当代彝文文学发展历史为考察对象的文学史专著,其中民族语文学凸显民族艺术特质和民族文化特征、立足民族性将外来文学精华民族化三个方面,构成了其民族文学观的主要内容,在世界文学语境下,其实质则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持文学民族性。

    • 多元文化视角下铸牢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2021, 33(1):17-22.

      摘要 (4145) HTML (860) PDF 1.30 M (1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也是中华民族成员联系的精神纽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历史观、“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文化观和厚德载物的价值观,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同样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本课程、特色课及选修课和“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资源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提升多数民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认知和体验,促进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双向认同,在此基础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关系异化与重构———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研究

      2021, 33(1):23-27.

      摘要 (3237) HTML (874) PDF 1.28 M (1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关系在总体形势良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通过对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有契合之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师生关系的回归与重构提供了可行路径,实现师生关系的回归需要转变观念,用科学方法建构师生关系;形成机制,用规范塑造师生关系;突出重点,围绕交流互动推动师生关系;形成模式,达到师生关系互促效果。

    • 新时代“课程思政”亲和力研究

      2021, 33(1):28-31.

      摘要 (4207) HTML (857) PDF 1.27 M (1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课程思政”不能代替思政课程,其亲和力超越思政课程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尽快将受众引入思政课程“境域”使受众在专业课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对思政课产生“亲近感”和“熟悉感”。 新时代“课程思政”正因为通感专业课思想性、理论性、熟悉感和人文性,并以专业课“求真”精神为支撑、“向善”意蕴为表达、“趋美”判断为体验,从而在思政课程和专业课之间架起沟通和交融的传输纽带。

    • 可持续发展原则视域下稀土贸易冲突问题研究

      2021, 33(1):32-36.

      摘要 (3405) HTML (867) PDF 1.28 M (1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稀土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我国对稀土行业加强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持续发展。稀土贸易冲突背离国家自然资源主权原则、代际公平和国际环境公正原则。通过完善稀土管理法律法规,增强国际规则制定和参与能力,构建稀土资源安全保障等措施,实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四川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逻辑、难点与对策

      2021, 33(1):37-43.

      摘要 (3264) HTML (862) PDF 1.37 M (1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四川黄河流域主要位于甘孜和阿坝的民族地区,处于高寒地带。特殊的地理区位、人口状况、发展阶段,导致黄河流域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缺乏多元性、治理决心缺乏坚定性、治理举措缺乏力度,治理机制缺乏支撑。这些难点对民族地区构建生态屏障带来了挑战,需要黄河流域民族地区输入“生态至上”发展理念,输出强烈生态意识;推进“生态转型”生产行为,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动员“生态参与”人民力量,建设生态治理共同体;构建多层次生态补偿机制等。建设一个从理念到行动、从政府到民众力量动员的围合体系。

    • 包容性发展:一种新时代农村脱贫人口获得感的尝试性阐释

      2021, 33(1):44-49.

      摘要 (3336) HTML (866) PDF 1.31 M (1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包容性发展是实现新时代农村脱贫人口获得感的一个理论分析视角。然而,农村脱贫人口获得感与包容性发展的内在要求还存在一定张力,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基础不牢固,阻滞了农村脱贫人口获得感的提升;二是获得内容不全面,弱化了农村脱贫人口获得感的拓展;三是制度保障不健全,限制了农村脱贫人口获得感的需求。因此,农村脱贫人口获得感的核心要义就是要践行包容性发展。这就要求:一是追求公平正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立足民生为本,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保障;三是注重全面协调,重视可行能力建设。

    • 凉山州开展移风易俗助力脱贫攻坚的经验与启示

      2021, 33(1):50-54.

      摘要 (3377) HTML (868) PDF 1.30 M (16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时代问题,都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移风易俗实践。凉山州作为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在国家扶贫战略中,移风易俗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信念。对凉山扶贫开发进程中移风易俗的实践进行了回顾,重点突出决战决胜小康时期,凉山各级党委政府、干部群众在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视察凉山讲话精神的鼓舞下,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展的“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活动,积累的经验和获得的启示将为脱贫攻坚成效的巩固和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宝贵的借鉴。

    •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风险及其法律规制———以«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为契机

      2021, 33(1):55-62.

      摘要 (3554) HTML (875) PDF 1.34 M (1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分类识别,从而达到身份鉴别的目的,其具有识别的自动性、自然性和风险防控的复杂性等特征。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场景众多,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基于公益目的的应用和基于私益目的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具有侵犯个人隐私、贬损个人人格尊严、侵害个人财产权益等风险,法律规制无力是这些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是治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良好契机,未来可以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基础,渐次推导出适用人脸识别技术的规范,明确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法律原则以及使用者的义务,并区分不同应用场景下法律规制的重心。

    • 言说与行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分析

      2021, 33(1):63-67.

      摘要 (3500) HTML (834) PDF 1.30 M (1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治理主体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是由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共同协作编制而成的合作治理网络。在此网络中,各治理主体分工协作,最大限度发挥功能优势,实现社会治理结构优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言说—行动”分析框架为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治理主体通过协商民主与合作行动共享治理话语权和行动权力,促进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ꎮ

    • 新中国 70 年女性职业变动研究

      2021, 33(1):68-75.

      摘要 (3701) HTML (864) PDF 1.32 M (1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工作岗位,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至今,女性在不同时期的职业变动具有显著差别,整体呈现以下特征:职业变动觉悟提升变,动能力增强,从事职业类型日趋高级化,就业结构日趋合理,职业变动趋向于专业化与平等化,变动环境日益优化,职业变动融合了自由流动与结构流动,整体呈现向上变动的趋势;职业变动的区域范围不断扩大,区域流向呈现多元化。这一切积极的转变得益于我国政策的改革与支持、经济制度与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进步与社会观念的转化、女性独立能力与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女性职业变动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问题,在优化女性职业变动路径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清除女性职业变动中的不平等因素,关注女性职业变动的结构分布,充分发挥社会、社区和家庭的职能,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 «山海经􀅱中山经»校议

      2021, 33(1):76-80.

      摘要 (9484) HTML (2183) PDF 1.40 M (20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海经»作为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典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典籍在流传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讹脱倒衍的文献错误,这些文献错误若不经校正,将影响我们对典籍的准确使用。«山海经»同样包含不少的文献错误,影响了该书的使用价值我们对«山海经中山经»的文献错误进行校订,尽量还原其本来面貌,以为学界提供一个正确的文本。

    • 布依语语音对比研究

      2021, 33(1):81-85.

      摘要 (3598) HTML (854) PDF 1.27 M (1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布依语第一土语和第三土语的声母、韵母、声调进行共时的静态描写和对比分析,归纳两个土语的语音共性与差异,分析学习布依语的难点和偏误,探讨布依语语音教学的微观策略,为布依语土语间的通解,提供一个良好的理解基础,提出布依语方言划分的启示。

    • 安乐哲译介«道德经»考论

      2021, 33(1):86-91.

      摘要 (3859) HTML (858) PDF 1.34 M (1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多元文化时期,美国迅速发展成为«道德经»英译重镇,安乐哲与郝大维合译的«道德经»英译本便是其中之典型。安乐哲比较哲学的知识结构使其跳出宗教和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局限,他与受过过程哲学教育的郝大维相得益彰,将合作翻译的«道德经»文本置于本原的中国哲学土壤,对其进行中国化的解读。正是得益于于道家哲学语境中阐释道家哲学思想,他们能与«道德经»文本视域融合,提出一套他们认为适合中国哲学经典传译的策略性框架。该框架主要包括:历史背景说明性序言、哲学导论(即关联宇宙学解释语境说明)、关键哲学术语词汇表、校对过的中文原文以及与原文相对应的“自觉自明的译文”。“自觉自明的译文”是安郝提出的创新名词,指的是二人回到原典,把文本放置在它本原语境中抛开汉英词典,在哲学框架下做出的创见性翻译。基于如上策略性创新框架,安郝二人得以让中国哲学讲中国话,译成他们全新的 21 世纪«道德经»译本。,

    • 师范类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的困境与路径

      2021, 33(1):92-96.

      摘要 (3523) HTML (843) PDF 1.29 M (1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发展的基本立足点,而“金课”建设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对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助力高校培养优质师资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师范类高职院校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推进“金课”建设工作,依然面临教师课程建设认知不足、课程内容价值失衡、课程结构背离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监督评价不足等现实问题。对此,高校与教师需进一步提高“金课”建设意识、更新课程教学内容、突出人才培养导向、建立配套机制,使“金课”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夯实基础。

    • 基于 OBE 教育理念的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改革研究

      2021, 33(1):97-101.

      摘要 (3104) HTML (850) PDF 1.27 M (1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课堂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一流本科教育需要一流的课堂教学管理。而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课堂教学管理观念滞后、教学目标设定固化、教学课程设计主观、教学实践培训不足、教学考评标准虚化等现实问题。对此,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坚持学习中心、能力驱动和结果导向,推动课堂教学管理理念更新,教学目标设定出新,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教学实践培训革新,教学考评标准谋新,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发展。ꎮ

    •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产业对接策略研究———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 33(1):102-106.

      摘要 (3449) HTML (876) PDF 1.28 M (1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主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针对目前专业与产业对接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主动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搭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不断增强服务区域产业能力。

    • 教育扶贫研究的脉络可视化解读———基于 CNKI 核心期刊的图谱分析

      2021, 33(1):107-113.

      摘要 (3630) HTML (873) PDF 1.88 M (1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系统全面地回顾和总结国内关于教育扶贫的研究,对中国知网(CNKI)中 2013—2019 年的 447 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 Citespace 可视化图谱分析,其中包括文献年代变化分析、核心作者与核心机构共现网络分析以及关键词时区图谱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学术界关于教育扶贫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三个层面,即什么是教育扶贫、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扶贫以及怎样进行教育扶贫,在此基础上试图审视、提炼和总结该领域在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视角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予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教育扶贫研究ꎮ。

    • 民族地区小学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就业意向调查———以西昌学院为例

      2021, 33(1):114-118.

      摘要 (3538) HTML (865) PDF 1.47 M (1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7 年国家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以来,期间免费师范生更名为公费师范生,至今已逾10余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薄弱地区师资匮乏的问题,同时也暴露出了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公费师范生对相关政策和专业了解程度不高,履约行为意向低等。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学院自2017年起开始招收小学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为了了解当前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公费师范生就业意向,以该校小学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发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超九成主观愿意履约,超九成就业意向为教师,不足六成愿意就业乡村小学,以数学为首要任教学科。

    •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问题与路径

      2021, 33(1):119-123.

      摘要 (3325) HTML (860) PDF 1.27 M (1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教育生态学理念的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呈现出新样貌,体现在理论研究层面,即在该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在原本的研究基础上逐渐拓展,将教师意识、学生自主学习、课程设置、教学策略等内容纳入研究体系中,且各方向的研究紧密结合,逐渐呈现出体系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由此可见,教育生态学理念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注入新生力量,具有研究与实践的可行性与必要性。ꎮ

    • 农村中学劳动教育的经验与思考———以普格县 M 中学为例

      2021, 33(1):124-128.

      摘要 (3388) HTML (934) PDF 1.28 M (1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技能水平ꎮ 劳动教育在促进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社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普格县 M 中学结合自身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民族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劳动中锻炼、成长,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中学劳动教育,需进一步认识劳动教育的深刻内涵,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完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以实现更好的发展。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