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2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彝族文化研究
    • 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2020, 32(4):1-7.

      摘要 (3182) HTML (446) PDF 1.58 M (3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是当地彝族历代毕摩在当地彝族民间口传文学的基础上,用本民族传统文字——彝文如实记录、第二次创作以及翻译转写其他民族民间文学,并由彝族毕摩一代又一代不断加工、修改、补充、完善,且流传至今的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从当地历代彝族毕摩所保护和传承且当地彝族民间流传的传统经籍文学版本的主要体裁、素材及其内容看,有史诗类、传说类、伦理类、神灵传言类、婚丧礼仪类、恋爱婚姻类及译著类等;又从当今当地彝族毕摩讲唱传承形式和场域及其采用的唱腔唱曲音乐看,有“甲苏甲类”“诺依特类”“设依甲类”“阿哩甲类”等。纵观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主要体裁、素材及其内容,具有民族性与国际性、支系性与区域性、原生性与变异性、追忆性与憧憬性、丰富性与复杂性、吸纳性与开放性、祭祀性与文学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等主要特点。

    • 彝族古籍文献《苏巨黎咪》的秩序观念建构

      2020, 32(4):8-12.

      摘要 (2805) HTML (454) PDF 1.69 M (3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彝族古籍文献《苏巨黎咪》产生于唐朝初至中叶,记述了从上至君长到下至百姓的各种传统道德观念,蕴含着对秩序观念的建构,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主要内容可归结三个层面:强调君臣关系下的忠臣观念;以君主为主体的尚贤爱民的治理观;孝悌亲友、崇祖敬毕的和谐观及爱美向善的仁义观。该书是作者通过对儒家文化的学习以及有选择性地吸收和融合的产物,体现出作者出于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对稳定社会秩序的追求,把下层和上层、边缘和主流联系了起来,增强了族群凝聚力和认同感,维护了君长统治和社会稳定,推动了当时彝族社会的良性转型和健康发展。

    • 女性意象、族裔传统与性别观念——论大凉山彝族诗歌中的女性话语

      2020, 32(4):13-18.

      摘要 (2988) HTML (465) PDF 1.60 M (2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凉山彝族诗歌中的女性创作相较其整体而言受关注较少,女性话语呈现出某种被遮蔽的状态,但纵览大凉山彝族的女性诗歌创作,仍能整理出相对重要的三条发展脉络:一是传统女性意象的族裔复归,即“彝女意象群”的书写;二是具有反叛意味的彝族女性意象创造,即强调个体性和解放性的女性话语表达;三是以情感与身体为主题,独属于彝族女性的私密体验表达以及相关的性别观书写。这三方面构成了大凉山彝族诗歌女性话语中的主要部分,为今后彝族女性诗歌如何在愈发多元的社会中发展奠定了基础。

    • 智能手机使用中彝族青年集体记忆的危机及对策研究

      2020, 32(4):19-24.

      摘要 (2769) HTML (463) PDF 1.93 M (1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10家主流媒体官方微博中有关四川凉山彝族群体的报道文本分析,结合对凉山彝族青年群体智能手机使用的实证考察,发现主流媒体报道下的彝族群体形象与该群体的自我认知之间存在差异,而新媒体在此过程中生产着媒介记忆,发挥着重要影响。智能手机的使用赋予了彝族青年文化实践和身体操演的全新方式,使得他们在原有集体记忆的基础上创造更有生命力的新记忆,同时也遭遇着族群记忆离散、数字化遗忘和过度娱乐化等危机。由此提出生产更具吸引力的文化作品,变革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路径,回归文化自信、重塑传统价值等建议,让彝族青年主动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缔造者,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延续与繁荣。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习近平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

      2020, 32(4):25-28.

      摘要 (2784) HTML (447) PDF 1.55 M (1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习近平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基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针对高校党建工作的不足,系统阐述了高校党建工作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内涵。通过研究习近平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有助于高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有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高校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

    • 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内涵

      2020, 32(4):29-33.

      摘要 (6557) HTML (4380) PDF 1.56 M (9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历史和现实看,人们普遍憧憬“美好生活”,没有例外。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是“过上好日子”的应然状态,这种状态由人民来“定义”,并通过人民的社会实践来体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实然行动实际上就是不断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过程。应然状态与实然行动之自然契合,架构了“美好生活”的内在意蕴,即什么是美好生活与美好生活实现条件——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人类美好生活的真正本质在于社会实践——过程性与结果性的统一;实现什么样的美好生活与怎样评判美好生活——目标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谁的美好生活与谁来创造美好生活——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

    • 脱嵌与重构:“泛娱乐化”思潮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

      2020, 32(4):34-39.

      摘要 (2978) HTML (451) PDF 1.62 M (28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泛娱乐化”是近年来肆虐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愚乐”思潮,也是娱乐话语走出自身“场域”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主要以发泄性娱乐及满足性游戏的形式日益影响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不仅容易扭曲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削弱其价值判断能力,还会弱化高校教育引导力,扰乱教育生态系统,从而加速社会风气的“愚乐”化转向,破坏主流舆论氛围。故而,唯有从以德润身、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法制人四重维度破除藩篱阻碍,度越鸿沟阻隔,才能最终夯实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根基,有效预防其精神矮化,保持生命张力;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强化其政治信仰;培育媒介素养,填补理性缺位,进而达到裨补缺漏、载一抱素、进德修业的效果。

    • 试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提升平台的构建

      2020, 32(4):40-45.

      摘要 (2730) HTML (459) PDF 1.58 M (1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六个要”和课程改革“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落实到“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上,亟须构建支撑课程教学的三大平台,切实提升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本着专职教师专业化、兼职教师多样化、专家团队常规化的建设思路,构建互补型师资队伍平台,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从弹性制和常规性相结合、多样性教学与一体化考评相结合的要求出发,构建双轨制教学运行平台,确保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通过专业化资源共享平台和综合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构建专业性、综合性教学资源平台,创设课程教学运行的保障条件。三大支撑平台的构建从根本上破解了制约教学的瓶颈性难题,以良好的教学主体、运行过程和外部条件确保教学取得实效。

    •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以泸州为例

      2020, 32(4):46-50.

      摘要 (2957) HTML (461) PDF 1.61 M (29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红色的符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关教育大计、树人大计、国家大计。运用红色文化的优势与特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本质的重要性,也有其实现的可行之处。通过研究泸州红色文化特色与优势,探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以真正运用和发挥好地方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 对凉山州长征遗迹遗址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2020, 32(4):51-55.

      摘要 (2690) HTML (460) PDF 1.56 M (2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凉山州境内长征遗址遗迹点多面广、内容丰富,资源类型自成系统,一些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是推进文化自信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的宝贵财富和稀缺资源,也是激发人们奋进拼搏的催化剂和营养剂,有着极大保护开发价值。因各种因素影响制约,凉山州境内长征遗址遗迹保护开发还有不少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在红色教育和文旅事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的新时代条件下,加强长征文化资源保全和开发,对于建设凉山精神文明高地,探索“文旅+扶贫”可持续振兴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法学与历史学
    • 论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司法对待

      2020, 32(4):56-60.

      摘要 (3056) HTML (450) PDF 1.59 M (30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大背景下,随着民族习惯法研究的深入,习惯法的理论逐步完善,司法实践也从民商事领域跨步到刑事领域。从可诉性、无害性和合理性角度分析少数民族习惯法,并在分析“互补型”和“冲突型”两种少数民族习惯法相关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采纳、变通适用、坚决取缔等方式为少数民族习惯法在司法领域寻求可操作性和合法性,进而提升法官在审判实践中的民族法意识,为司法实践提供有力保障。

    • 四川书院研究综述

      2020, 32(4):61-65.

      摘要 (2687) HTML (422) PDF 1.62 M (2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四川书院在四川发展史上存在一千多年,其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原书院发展的历史真相,能为今天的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目前学界对四川书院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研究,然而书院研究的领域仍不完善。以文献研究法为工具,对书院整体发展、断代研究、藏书与教学、改制、个案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为完善四川书院研究做出一定贡献。研究发现四川书院研究的领域逐渐完善、成果逐渐丰富,但书院研究需要进一步联系当今教育发展实际,跨学科的视角需要进一步引入,研究的深度、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

    • >宏观经济与管理研究
    • 洪江商道文化及法文化解读

      2020, 32(4):66-70.

      摘要 (2717) HTML (439) PDF 1.59 M (2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洪江古商城历经千年风雨,积淀了深厚的商业文化与法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商业精英,在传统中国商业舞台上,展现了担责任、讲诚信、守法制、义利并重、兼容开放的洪商精神,而这正是洪江古商城传统商道文化及法文化的精髓所在。

    • 攀西经济区康养旅游发展现状SWOT分析及策略选择

      2020, 32(4):71-75.

      摘要 (5204) HTML (4498) PDF 1.59 M (79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攀西地区作为典型跨区域经济区,应充分运用自身康养资源禀赋优势,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努力发展特色阳光康养旅游。采用SWOT分析法,对攀西经济区康养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专题探讨,提出建立特色名片丰富康养宣传、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优化政府调控机制、搭建专业人才集聚平台、加快康养旅游硬环境建设五项发展策略。

    • >语言与文学研究
    • 嘉靖《保宁府志》俗字考释

      2020, 32(4):76-78.

      摘要 (2918) HTML (440) PDF 1.95 M (2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嘉靖《保宁府志》为研究对象,考释其中俗字“女占”“ ”“ ”“熳”“ ”和“ ”,结合历代俗字文献进行研究,以展现其流变概貌,推动汉语俗字研究的发展,为大型辞书的编纂与修订提供材料。

    • 雅克拉康视域下的阿库乌雾诗歌解析

      2020, 32(4):79-82.

      摘要 (3210) HTML (474) PDF 1.60 M (19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库乌雾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意象,在世界少数族裔文学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学者将更多的关注点聚焦在文学的边缘地位、作者本人的身份、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等问题,较少关注诗歌本身。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用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阿库乌雾诗歌,探究阿库乌雾是如何打破雅克拉康的虚像,向内求真直抵文学生命的思想和精神层面,回归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文学性。

    • 接受美学视角下巴金《家》中的悲剧形象研究

      2020, 32(4):83-86.

      摘要 (2928) HTML (445) PDF 1.59 M (2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接受美学强调接受者在接受活动中的作用,在接受美学看来,悲剧性文本并不是其悲剧艺术价值产生的终极因素,文本价值的生成必须是在与接受者的对话中实现,接受者必然要参与悲剧文本价值的构造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巴金先生的作品是获得巨大成功的,他笔下的《家》不管是苍凉的笔调还是悲痛的结局,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并在读者心中引起巨大反响。通过接受美学的视角从期待视野、审美经验以及召唤结构三方面来重点研究《家》中的悲剧形象,以助于了解接受者参与作品价值生成的整个过程。

    •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寻父主题

      2020, 32(4):87-91.

      摘要 (2806) HTML (442) PDF 1.62 M (2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主人公对精神之父的寻找同时也印证了整个社会对“父亲”的需要。而“父亲”在更广泛意义上是指一种精神信仰,一种外在社会关系和传统道德标准的约束。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小家庭这个窗口窥视了整个俄罗斯大社会的风景,从德米特里最终的被救赎到伊凡的道德皈依再到阿廖沙对宗教的笃信,我们看到了几兄弟在“寻父”的道上走着不同的路程,却都达到了同一终点。

    • 澳洲诗人杰里·克罗尔母性思想的解读—— 以诗歌《瞬间》《二十四周》为例

      2020, 32(4):92-95.

      摘要 (3011) HTML (446) PDF 1.60 M (18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澳大利亚当代女性诗人杰里·克罗尔的儿童诗集《野兽的爱》的主题围绕着女性与生俱来的母性思想,描述了其在孕期、生产和育儿阶段的切身感受。从母性思想的萌芽、激发角度,对其诗歌《瞬间》和《二十四周》进行分析解读,探究诗歌中母性思想的体现。

    • >高等教育与教学研究
    • 四川硕士学位点区域布局优化及对策研究

      2020, 32(4):96-102.

      摘要 (2666) HTML (434) PDF 2.07 M (17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四川省域内硕士学位点布局不均衡:研究生教育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成都市,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硕士学位点在五大经济区之间和各经济区内的分布欠均衡。优化四川省硕士学位点区域布局,亟须实施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攀西经济区“补白”、川东北和川南经济区“增点”和成都平原经济区“提质”三大工程;并提出了五项对策建议:坚持需求引领,超常规谋破局;对接区域战略,突出区域特色;建教育共同体,协调区域发展;完善利益保障,优化培养结构;拓展资金渠道,壮大财力基础。

    • 地方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学理分析

      2020, 32(4):103-106.

      摘要 (2749) HTML (450) PDF 1.55 M (20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方高校质量文化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且持续改进的文化形态,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了核心层级与内容。认识较为狭隘、建设未成体系、落实流于文本使地方高校质量文化建设进入了瓶颈期,从四大主体形成合力、四大层级协同推进、四大保障形成长效入手,有利于加快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

    • 两所高校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2020, 32(4):107-110.

      摘要 (2782) HTML (470) PDF 1.57 M (1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四川省不同地区的不同高校对于“小学全科教师”及其培养模式有着不同的理解,而这些都几乎体现在其课程设置上。选择西昌学院和成都师范学院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发现两所高校在课程目标中都体现出其对于卓越小学全科教师的诠释。西昌学院在理论学习基础之上,更注重实践课程的学习,课程安排上更是将“语、数、英、音、美等”都作为必修课程的学习,这充分体现“卓越小学全科教师”的“全”,但又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性;成都师范学院则是以“一专多能”为培养目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好地保障“一专”的效果,但其“全科”的体现不够具体、明确。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探讨卓越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及其培养的标准;通过调整各类理论实践课程的比例,注重对于实践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的改革来完善四川省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

    • 民族地区高校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西昌学院师生的问卷调查

      2020, 32(4):111-114.

      摘要 (2728) HTML (438) PDF 1.65 M (19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新冠疫情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挑战为切入点,结合西昌学院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开展情况,通过师生问卷调查数据,从统计数据发现西昌学院在线教学在平台和软件、教师网课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后疫情阶段线上线下教学提供决策参考。

    • 凉山彝区学前教育现状及思考

      2020, 32(4):115-119.

      摘要 (2832) HTML (456) PDF 1.57 M (24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凉山彝区学前教育存在普通话推进困难、教学中小学化现象突出、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通过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提出了改变学校及家长观念、加强相关文件的执行与监督、提高师资水平等建议,以促进凉山彝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

      2020, 32(4):120-124.

      摘要 (2894) HTML (445) PDF 1.69 M (2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也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根据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断推进的乡村振兴发展进程,必须以乡村振兴为战略支撑,着力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服务水平;优化办学条件,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缩减城乡教师资源差距;稳定农村义务教育生源;切实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以实际的发展成效逐步实现农村义务教育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融合发展的目标要求。

    • 父母职业背景对师范生任教意愿的调查探析

      2020, 32(4):125-128.

      摘要 (2792) HTML (471) PDF 1.56 M (1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学者对师范生任教意愿的研究,发现学者们对于师范生任教意愿研究的对象多为免费师范生,而研究的角度主要从师范生自身发展有关。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我国师范生任教意愿的因素,缓解我国教师城村分布不均的问题,尝试以师范生父母的职业背景对师范生任教意愿的影响这一较为新颖角度展开。利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就广东省Z市某师范院校140名师范生的父母职业背景对他们任教意愿的影响进行详细的调查。结果表明,师范生的父母大多学历较低、收入不高;父母的职业背景对师范生的职业选择有影响;教师作为工资福利好、社会地位高的职业,符合师范生们对父母职业背景“保优去劣”的期望,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师范生的任教意愿。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