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31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彝族文化研究
    • 族群、民族与“Minzu”辫析——兼评《田野中的族群关系与民族 认同:中国西南彝族社区考察研究》

      2019, 31(4):1-6.

      摘要 (4354) HTML (491) PDF 1.55 M (39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族群与民族两个词汇在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中是一组关系比较微妙的人群指代术语,都是指代一群具有某种特征,且能够 进行自我认同与对外区分的群体。但二者之间在严格的学术研究中具有很大的概念体系和意义实体的区别,为我们的研究提 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和渠道,却又经常被混淆而产生系列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就族群与民族两个概念的演 化、指代的人群、二者间的关系及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辨析,并且逐渐演变出“Minzu”这一中英直译的学术话语,在这些讨论中 均强调了概念性问题研究的重要性。而最先进行“族群”与“民族”概念辨析的学者之一便是美国人类学者斯蒂文·郝瑞教授, 在他的著作《田野中的族群关系与民族认同——中国西南彝族社区考察研究》中结合自己的田野经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 滇南彝族传统教育形式和内容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2019, 31(4):7-12.

      摘要 (3210) HTML (477) PDF 1.50 M (1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彝族传统教育具有社会教育、家族教育、家庭教育、毕摩教育等形式,其内容以生产劳动技能、道德伦理、毕摩文化等为 主,具有较强的实用观念、价值观念、重文轻理观念及其教学与实践合一的教育行为和个别教育行为的特点。这些形式与内容 及其特点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文化相对主义视角下彝族丧葬文化审视

      2019, 31(4):13-17.

      摘要 (2794) HTML (477) PDF 1.50 M (2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彝族地区现存的丧葬活动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但经济全球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其丧葬文化造成了巨大的 冲击,民族地区群众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传统与现代的对抗,在思想上也出现了迷惘与焦虑,如何让少数民族祭祀文化朝向更理 性的状态发展,这一问题引人深思。文化相对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历史特殊论。以文化相对主义视角,探讨彝族丧 葬活动的发展路径,主张以理性的目光看待彝族丧葬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并对其建立理性的评价标准。

    • 凉山彝族克智中所见对人的审美观念

      2019, 31(4):18-22.

      摘要 (2924) HTML (491) PDF 1.50 M (2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凉山彝族克智中所见对人的审美观念中,女子形貌以长发乌黑、睫毛弯翘、双眼明亮、手指细长、腰细脚瘦为美,德行以品 德贤淑、言行得体、持家才能突出为美。理想的女子尤其是妻子是形貌德能之美兼备。男子形貌注重英俊、健壮、勇武的整体气 质,德行之美则包括勇敢御敌、强壮有力、善于发展生产、善于调解、和睦亲友、慷慨待客、知识丰富、能言善辩等内容。理想男子更 重德行之美。同时重视男女相配美的和谐之美。凉山彝族克智中认为丑的外表与道德评判无关,重点否定的是德行之丑。

    • 20世纪以来中国彝族与日本大和族跨文化比较研究

      2019, 31(4):23-26.

      摘要 (3199) HTML (499) PDF 1.54 M (2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世纪之交,人类面临种种危机:流行疾病、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各种现代化危机的产生,在20世纪后期引发了遍及世 界的“文化寻根”热。作为邻国的日本在中国的文化寻根进入了新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学者鸟越宪三郎提出“日本 人的发源地在云南”的假说。随后,20世纪80年代乃至90年代,“彝族说”为其中关注的焦点。日本的文化寻根原本是为“日本 人论”寻找源流,在此背景下,出现诸多彝族与日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成果。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彝族与日本的跨文化比 较研究为中心进行特征分析,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突破传统文本,通过影像志方法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将是未来的新趋势。

    • >精准扶贫研究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进程及实际路径研究

      2019, 31(4):27-31.

      摘要 (3000) HTML (461) PDF 1.47 M (1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我国在致力于脱贫的道路上开创性地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从“输血式”的直接干预式救济扶贫 模式,到根据需要实施针对性措施的扶贫举措,再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 路。扶贫实践的进程也是扶贫理论形成、完善的发展过程,理论的发展指导着扶贫实践的调整改进。扶贫攻坚阶段系统梳理 我国扶贫开发进程,探究扶贫实践路径选择,对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现实意义。

    • 培力视角下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

      2019, 31(4):32-38.

      摘要 (3011) HTML (467) PDF 1.67 M (1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可视化技术对有关精准扶贫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概括总结了学术研究的基本趋势。在此基础上依托实 务工作的具体经验围绕培力理论、抗逆力理论等多元解释范式从社区培力、个体培力等纬度出发,论述了提升贫困户抗逆力的 具体路径和工作机制。认为必须从强化贫困户自身的主体权能、夯实社区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主体赋权、资本项目反 哺、程序规范和控制等手段提升贫困群众、贫困地区的潜能和社会连结,以推动扶贫工作的深入研发和持续发展。

    • 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脱贫探析 ——以凉山彝区易地扶贫搬迁为例

      2019, 31(4):39-43.

      摘要 (3405) HTML (459) PDF 1.47 M (19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扶贫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全面建成小 康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奔康是短板,要如期脱贫,需因地制宜,探寻出一条可持续的脱贫路径。以凉山 彝区易地扶贫搬迁为例,通过分析搬迁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以及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制约因素,从部门协调、精准识别、产业 支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以及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培育等方面探寻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脱贫路径,以期实现同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 信息扶贫语境下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居民媒介接触调查 ——以凉山州喜德县为例

      2019, 31(4):44-48.

      摘要 (3170) HTML (460) PDF 1.47 M (2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全国深度贫困县之一的凉山州喜德县居民信息接受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媒介拥有情况处于全国较 低水平;媒介形式选择层次复杂;信息内容上对政策信息较为关注;对国家和媒介信息发展变化持肯定态度;对未来生活发展 充满信心。建议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信息畅通;加强地方媒体建设,增强信息传播针对性;重视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媒介素 养教育。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高校“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的四维综述

      2019, 31(4):49-53.

      摘要 (3937) HTML (462) PDF 1.50 M (27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理论界对高校“课程思政”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拓展了高校课程 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认为高校“课程思政”已经从注重“思 政课程”建设转变为凸显“课程育人”体系的协同创新,主要从认识论角度分析“课程思政”的内涵本质,从价值论角度阐明“课 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从实践论的角度探讨“课程思政”的特色实践,从系统论的角度梳理“课程思政”的多维理路,以期为推进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 青少年谦虚心道德德育模式的理论建构初探

      2019, 31(4):54-57.

      摘要 (2809) HTML (490) PDF 1.45 M (1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谦,德之柄也。”谦虚心道德德育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道德水平、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的提升等都具有重要意 义。青少年谦虚心道德德育模式的建构包含认知、情感、动机、行为四个基本层面,按照主体性、发展性、引导性、整体性、可操 作性原则,运用“以生为本“”正身净心“”知行合一“”内外兼修”等教育方法,将谦虚心道德德育理论运用于德育实践中

    • >法学与社会学研究
    • 四川省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能力建设研究

      2019, 31(4):58-62.

      摘要 (2774) HTML (456) PDF 1.49 M (16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立法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法主体完成立法任务、达成立法目标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及所 具备的条件和水平,其高低受制于立法队伍、立法机构、立法机制等诸多因素。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立法法的实施,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需求猛增,立法任务繁重与立法能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针对当前四川省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能力建设存 在的问题,建议将健全立法体制机制、加强立法队伍建设、完善专门立法机构、加强对地方立法工作的指导作为立法能力建设 的路径选择。

    • 从李白免刑看唐朝法律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2019, 31(4):63-66.

      摘要 (2925) HTML (459) PDF 1.46 M (2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唐朝法律文化是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大成者,不但具备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而且在条文之间渗透了德、礼、公平正义 等特色,唐律组成之多元化表现出其开放性,其遵从礼法结合的儒家文化,又体现了其包容性。李白是唐朝鼎盛文化的代表, 但也曾受过流刑的刑罚处罚,通过研究李白死刑赦免与唐律的关系,研究唐朝德主刑辅的国家统治制度与体恤民情、轻判轻罚 的以民为本的法律文化理念,可发掘唐律法律文化背后蕴含的开放和包容的人性化精神,历史上这些有进步意义的法律特质 和法文化传统对现今中国的法治国家建设具有一定的参照作用。

    • >宏观经济与管理研究
    •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2014—2018 年CNKI 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

      2019, 31(4):67-72.

      摘要 (3013) HTML (440) PDF 2.46 M (1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从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来,农村产业融合成为 我国学界研究的焦点,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视角,应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CNKI数据库所收录的 2014—2018年期间我国农村产业融合领域的论文从关键词、作者、发表时间和研究热点演变等角度进行研究,较为全面地梳理出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热点、重点及前沿趋势。通过研究发现,2014—2018年农村产业融合文献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农村产业融 合领域的主要热点关键词为“产业融合“”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研究核心机构、作者之间合作关联度较 低,制约着农村产业融合的深入研究;研究的热点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未来应该围绕城乡融合与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战略、产 业融合效率、农村产业融合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要素供给及配套服务等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产品管理结构失衡对策 ——以凉山蜂业经营主体为例

      2019, 31(4):73-76.

      摘要 (3455) HTML (437) PDF 1.50 M (1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解决供给侧农产品全面质量能否有效满足和适应消费需求的问题。研究从经营主 体的角度展开,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扭转凉山蜂业经营主体产品管理结构失衡是消除供给侧结构与需求侧结构不平 衡的关键,指出经营主体产品管理结构中与质量管理其目标失衡的四个表现形式,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突破了以往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理论及政府职能层面的模式,为后续研究及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另 一种的思路。

    • >文学与历史学研究
    • 剑川白语与凉山彝语疑问句的类型和表达方式对比

      2019, 31(4):77-82.

      摘要 (2868) HTML (463) PDF 1.57 M (2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剑川白语与凉山彝语同属于汉藏语系,其疑问句的类型和表达方式有共性也有个性,在类型上,白语有是非问句、选择问 句、正反问句、特指问句四种,而彝语只有是非问句、选择问句和特指问句三种;在表达方式上,白语主要有语调、语气词、连词、 疑问代词和疑问结构,彝语主要有语调、语气词、连词、疑问代词和疑问结构、重叠,语气词是白语疑问句的主要手段,而重叠是 彝语疑问句的主要表达方式。

    • 借用-仿译-创译:轨道交通公示语翻译的实用路径 ——从英语国家轨道交通公示语看广州轨道交通公示语英译

      2019, 31(4):83-88.

      摘要 (2843) HTML (453) PDF 1.48 M (3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有轨道交通公示语翻译研究主要为“纠错型”,对翻译的路径研究较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借用-仿译-创译” 的翻译路径,并结合主要英语国家(如澳大利亚、英国、美国)轨道交通公示语考察广州轨道交通公示语英译,旨在为轨道交通 公示语翻译提供实用、有效的路径,切实提高翻译质量。

    • 民国《西昌县志》的编纂及其学术价值

      2019, 31(4):89-92.

      摘要 (3810) HTML (463) PDF 1.53 M (3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民国时期的《西昌县志》是凉山地区重要的地方旧志,在体例和内容上对清末的几部志书《西昌县志》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该志在地理、食货、产业、政制、教育等志下均有新类目出现,志书体裁和门类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体现实用性。此外,民国《西 昌县志》更设“武备志”“兵寇志”“夷族志”,这与西昌所处地理与政治环境相关,也与修志者对于战争、少数民族的重视程度有 关。由此反映出民国《西昌县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真实地展现了清末至民国年间的西昌社会经济 状况和社会历史变迁,是研究西昌以及凉山彝族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姿子妮乍》与《美狄亚》比较研究

      2019, 31(4):93-99.

      摘要 (3028) HTML (463) PDF 1.52 M (20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人和古希腊人均有自己的文明体系,如神话谱系、史诗、悲剧、天文历法、建筑、哲学、音乐、绘画、语言、医学等。其中 彝族悲剧《姿子妮乍》和《美狄亚》均反映了两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审美想象、审美感知、审美意志、审美理想和审美感 受。通过初步对比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两部作品虽主体各异,各具特色,然探幽索微,仍然有诸多相似之处,均涉及女性爱情、 女性遭遇、女性复仇、女性“失语症”等相关主题。

    • 研精覃思铸精品 独具匠心成佳作 ——评《〈元刊杂剧三十种〉词语研究》

      2019, 31(4):100-103.

      摘要 (2724) HTML (476) PDF 1.55 M (1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元刊杂剧三十种〉词语研究》在古籍校勘、新义抉发、义类归纳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尤其在语言研究方面,其对 近代汉语词汇系统面貌的揭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高等教育与教学研究
    • “双一流”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2019, 31(4):104-108.

      摘要 (4111) HTML (461) PDF 1.49 M (3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实施的“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确立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已成为当前紧迫而必要的议 题。地方院校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精准规划相应的一流学科建设发展战略目标。就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 学)而言,要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地方能力,以及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 认识和转变观念,开拓出一条崭新的持续发展之路。

    • 凉山彝区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以凉山彝区“一村一幼”辅导员的玩教具制作为例

      2019, 31(4):109-113.

      摘要 (3178) HTML (459) PDF 1.48 M (2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凉山彝区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重点阐述了玩教具制作的重要意义及五大领域玩教具制作的主要原 则、方法与途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本土资源及安全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出适合本地幼儿的玩教 具,满足彝区幼儿园玩教具缺乏的需要,从而提升其教育教学质量,助力彝区脱贫奔康。

    • 公费师范生学习动力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基于西部地区5所高师院校的调查研究

      2019, 31(4):114-119.

      摘要 (3654) HTML (462) PDF 1.49 M (3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公费师范生政策是国家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做出的重大举措。学习动力是反映公费师范 生学习现状与从教信念,影响学习效果与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课题组立足于公费师范生培养的现实状况,选取西部5所高 师院校的在读公费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从相关政策、自身因素、教育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实证调查,针对目前存 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要遵循严准入、重过程、强指导的思路,着力从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四个主体维度,以政策支持、服务 保障、教育管理、自我提升等方面多管齐下协同联动,共同致力于培养安心从教、热心从教的公费师范生。

    • 提升高校辅导员专业素养的路径分析

      2019, 31(4):120-124.

      摘要 (3021) HTML (481) PDF 1.48 M (1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升专业能力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时代,辅导员不仅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能力,更应具有 一定的理论研究与创新能力。事实上,辅导员在专业化建设中“专职但不专业”,专业话语权缺失,表征为话语表达能力不足、 实践性教育能力不足以及探索与创新精神的缺失,其病根在于职业文化中的“传统影响”长期存在、从业者的职业惰性思维交 叉感染和“纯粹”学术精神的缺失等。培育积极健康的辅导员职业文化;培育辅导员的职业自信与责任担当意识;构建积极健 康的学术生态,以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竞争力和话语权。

    • 动态评估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中的研究

      2019, 31(4):125-128.

      摘要 (3158) HTML (460) PDF 1.50 M (20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动态评估的理论基础和在口语测试中进行动态评估的必要性分析基础上,在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中设计并实施动态 评估流程;以中南民族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为实验对象,进行口语测试的动态评估,并将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前后测结果进 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评估模式更能全面展现学生口语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指导教师的口语教学,挖掘学生的口语 发展潜力。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