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阉割文化看“去势”
    王亚男
    2018, 30(1):98-101.
    [摘要](36370) [HTML](4498) [PDF 1.59 M](10969)
    摘要:
    “阉割文化”伴随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生而大行其道,也为“去势”引入了“阉割”之义。动物“去势”有三种作用,驯化、使肉 质肥美以及贸易垄断;而人之“去势”是封建君主制巩固皇权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有驯化之用。由古至今表示“去势”之义的词 也是不胜繁举,对此类词汇的搜集和整理,对农耕文明以及阉割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古字、古词的考释都具有重 要价值。
    2  约翰·邓恩《跳蚤》主题论析
    张武 徐雯雯
    2012(1):51-53.
    [摘要](14817) [HTML](4534) [PDF 1.62 M](10833)
    摘要:
    发生在《跳蚤》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智斗"呈现出一种互动的对话关系,而作为这场"智斗"的见证者——"跳蚤"——则体现和强化了诗人"活在当下"的时代情绪。倘若把诗歌中男女主人公的互动式"对话"同贯串全诗的跳蚤意象结合起来思考,则不难发现:《跳蚤》一诗实质上是诗人内心深处互不调和的两种道德观念激烈斗争的外化表现。毋庸置疑,诗人的这种灵魂双声性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渊源。
    3  人生的寓言 ——卡夫卡《饥饿艺术家》的一种解读
    岳阳阳
    2006(2).
    [摘要](9565) [HTML](2322) [PDF 0.00 Byte](0)
    摘要:
    《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后期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巧妙地通过设定饥饿艺术表演这一荒诞情节,暗含了艺术创作 中两对无法回避和调和的矛盾:一是用饥饿艺术与身体的关系寓示艺术和“物”的矛盾,二是用饥饿艺术家与大众的关系寓示 艺术和大众的矛盾。由此表达了对艺术本质的思考和对艺术追求的努力,也是卡夫卡创作生涯的写照。《饥饿艺术家》因此可 看作是一部卡夫卡人生的寓言。
    4  «山海经􀅱中山经»校议
    贾雯鹤
    2021, 33(1):76-80.
    [摘要](9543) [HTML](2183) [PDF 1.40 M](2610)
    摘要:
    «山海经»作为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典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典籍在流传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讹脱倒衍的文献错误,这些文献错误若不经校正,将影响我们对典籍的准确使用。«山海经»同样包含不少的文献错误,影响了该书的使用价值我们对«山海经中山经»的文献错误进行校订,尽量还原其本来面貌,以为学界提供一个正确的文本。
    5  德国反法西斯组织白玫瑰失败原因探析
    韩君佩
    2017, 29(2):32-37.
    [摘要](9290) [HTML](2170) [PDF 0.00 Byte](0)
    摘要:
    摘要:白玫瑰是二战时期在纳粹德国的慕尼黑大学建立的一个地下抵抗组织。这个小组人数不多,主要活动区域在慕尼黑,通 过秘密散发传单来说服同胞反对纳粹政权,停止罪恶的战争。在一次散发传单的秘密行动中小组成员被抓,导致1943年该组 织的6名成员壮烈牺牲。纳粹党对德国人全方位的监控、白玫瑰小组成员自身经历影响了组织发展的方向,奋斗理想脱离大 众,自保能力不足,难以同德国境内其他抵抗组织加强联系,缺乏外部支持等因素造成了白玫瑰抵抗组织最终失败。
    6  西南土著濮为彝族族源之一
    唐楚臣
    2020, 32(1):1-11.
    [摘要](8599) [HTML](4648) [PDF 1.55 M](18378)
    摘要:
    彝族族源源于羌,也源于濮。濮在西南分布广泛,百濮为西南土著。彝族的基础为外来羌与土著濮的融合,濮是彝族族 源的一元。至今,我们仍可在彝族习俗中看到濮人的遗俗:龙崇拜,竹崇拜、“衣著尾”。
    7  电影《芙蓉镇》中的身体书写
    王宗峰
    2008(2):157-159.
    [摘要](8114) [HTML](883) [PDF 1.64 M](2914)
    摘要:
    作为对于禁欲主义的“极左”话语进行反思的影片《芙蓉镇》,其意旨在于通过对身体及关切身体的常态生活的肯定和赞颂,来淡化和疏离政治,进而张扬人性的美善之维;但是该片对身体及其行为的处理却又延承了“极左”话语的僵化模式,涂上了浓郁的政治色彩,甚至成为新政治话语的演绎,从而影响了影片对人性的深度开掘及其审美价值的彰显。
    8  语言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涌现主义语言观
    韩百敬
    2009(4):4-7.
    [摘要](8074) [HTML](844) [PDF 1.77 M](4037)
    摘要:
    涌现主义否认先天语法原则的存在,主张通过一般的认知与学习机制等非语言因素及其交互来理解语言现象。这一理论视角有利于摆正语言理论与语言事实的关系,促使语言理论研究与习得研究的有机协调发展。
    9  简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及女性意识的表现
    赵 彤,蒲 鑫
    2020, 32(2):95-97.
    [摘要](7754) [HTML](4414) [PDF 1.48 M](12649)
    摘要:
    《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通过对四桩爱情故事的描写,刻画了几种不同的爱情观,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对婚姻的价值取 向,其中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爱情观念是作者奥斯丁本人爱情观的缩影,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封建势力强大的英国乡村,这部 小说所展现出的对追求理想婚姻的可能性和女性意识的觉醒无疑是当时社会的一股清流。
    10  简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特点及其表现
    赵彤 牛砚
    2010(4):44-46.
    [摘要](7467) [HTML](4500) [PDF 1.59 M](8950)
    摘要:
    艾米莉·狄金森,十九世纪美国诗坛女诗人,美国诗歌发展史上先驱者。本文就其诗歌特点及其诗歌作了简要分析,以期从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作品表现来为对诗人更深地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11  论法科学生“四个自信”的培养 — —基于刑法学课程思政的视角
    聂京波
    2020, 32(2):34-37.
    [摘要](7388) [HTML](4420) [PDF 1.47 M](8081)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刑法学教学必须将“四个自信”深植学生内心,其中,道路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是刑事法治的人间正道;理论自信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刑法立法、司法和学术研究;制度自信为“管用”是我国刑法的 底气;文化自信为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在现行刑法中的再现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教师应当不断挖掘、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课 堂教学中,在法条文义解释、立法目的阐释、刑法史追溯、案例讨论等各个环节,以各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将“课 程思政”的要求落实落细!
    12  “驻村第一书记”推进凉山彝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调查与思考
    蔡莉英
    2017, 29(2):1-5.
    [摘要](7331) [HTML](869) [PDF 0.00 Byte](0)
    摘要:
    摘要: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扶贫战略计划的稳步实施,农村基层治理也面临着新的改革机遇,如何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解决 好贫困农村基层组织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较为突出的“思想贫困” “作风贫困”及“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贫困”,成为当前一项主要 的目标任务。以“驻村第一书记”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推进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效果进行调查与研究, 对于构建彝区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促进民治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精准脱贫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基于“两山”理论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何仁伟
    2018, 30(3):82-84.
    [摘要](7198) [HTML](861) [PDF 1.33 M](3853)
    摘要:
    习近平“两山”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应积极践行“两山”理论:贯彻“两山”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宜 居家园;探索“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兴旺和移风易俗;构建“两山”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实现乡村生活富裕。
    14  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国文化课专题教学研究
    周 琦
    2017, 29(1):125-128.
    [摘要](6952) [HTML](899) [PDF 1.44 M](3185)
    摘要:
    摘要:专题教学因其有助于使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充分转化、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增加课堂教学感染力而成为当前高校思政 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方向。宁波诺丁汉大学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先行者,在思政理论课中积极导入专题教学模式,对课 程架构、教学过程、考核机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创新探索,并对教学实践中的师资配备、专题设计、内容衔接等方面提出了进一 步改进的方案,对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15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及其对“国漫崛起”的重大意义
    陈海燕,罗雨晗,王心怡
    2020, 32(2):84-88.
    [摘要](6920) [HTML](4040) [PDF 1.50 M](10824)
    摘要: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以来票房成功突破50亿,位列中国影史第二,成为我国动画电影发展历程上里程 碑式的作品。与传统哪吒故事相比,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原有故事的设定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改写,以现代教育理念重新阐 释了亲子关系中的困惑与矛盾,其中李靖夫妇对于哪吒无条件的爱与包容是“魔童”能够成材的决定性因素。可见,对民间叙 事资源加以深度美学挖掘和现代转换,注重传统人物形象与现代理念的融合是该电影最为值得称道的成功之处。从该剧的成 功可以总结出国产动漫发展的重要经验,只有通过不断创新,突出中国特色、展现民族精神才有望真正引导国产动漫走上一条 “崛起”的道路。
    16  从“区域均衡”到“区域协同”: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 传承与创新
    苟兴朝 杨继瑞
    2018, 30(3):17-22.
    [摘要](6817) [HTML](5074) [PDF 1.35 M](8231)
    摘要:
    经济发展实践离不开经济思想的指导。纵观我国区域经济思想发展史,先后经历了从“区域均衡”“区域非均衡”“区域协 调”“区域统筹”到“区域协同”几个阶段的嬗变,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精髓的同时,紧密结合各自时代特征与 时代要求,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创新与完善。新中国五代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思 想既有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更有其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而与时俱进的时代印记。在梳理新中国区域经济思想发展脉络基 础上,深入分析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传承与创新,进一步阐释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国家 战略的理论渊源。
    17  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内涵
    陈 仲,庞秋蕾
    2020, 32(4):29-33.
    [摘要](6636) [HTML](4380) [PDF 1.56 M](10362)
    摘要:
    从历史和现实看,人们普遍憧憬“美好生活”,没有例外。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是“过上好日子”的应然状态,这种状态由人民来“定义”,并通过人民的社会实践来体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实然行动实际上就是不断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过程。应然状态与实然行动之自然契合,架构了“美好生活”的内在意蕴,即什么是美好生活与美好生活实现条件——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人类美好生活的真正本质在于社会实践——过程性与结果性的统一;实现什么样的美好生活与怎样评判美好生活——目标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谁的美好生活与谁来创造美好生活——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
    18  课程思政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基于 CNKI 的 CSSCI 1978—2021
    王婷婷 赵生学
    2021, 33(4):29-35.
    [摘要](6541) [HTML](510) [PDF 1.52 M](5308)
    摘要:
    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系统地梳理了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文献,基于中国知网以“课程思政”为篇名和关键 词、时间范围不限、CSSCI 为来源期刊进行高级搜索,进行课程思政研究的文献综述,共检索出 225 条文献。 根据教育部《高等 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里提出的 9 条指导性建议将 225 条文献分类汇总,分别回答了课程思政的本质和理念等与 9 条 指导性建议相对应的九大问题,得出: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建设全过程的研究仍然是 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路径研究仍需更多的研究实践;课程思政教材研究、育人研究依然缺乏等结论,并提 出下一步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相关建议,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9  试论云南武定彝族李氏土司的来源与发展
    杨甫旺
    2020, 32(2):1-4.
    [摘要](6499) [HTML](4216) [PDF 1.49 M](13198)
    摘要:
    关于环州李氏土司的先祖,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来自四川安宁河流域的安氏土司。但查阅史料,环州李氏土司先祖来自安 宁河流域安氏土司查无实据,可能为后世所附会。其实,彝族李氏土司先祖安讷是在明嘉靖年间被从寻甸调征武定凤氏土司 有功而“功授总管”,得以镇守大、小环州,在环州世袭了前后十六代土官。
    20  社会资本视角下“以购代捐”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基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实证分析
    张千友 ,蔡光泽a,陈 瑶b
    2018, 30(2):20-25.
    [摘要](6457) [HTML](851) [PDF 1.77 M](3054)
    摘要:
    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为破解贫困地区“孤岛效应”,探索“以购代捐”扶贫模式为例,基于社会资本导向 的反贫困治理策略,分析“以购代捐”扶贫模式的理论内涵、演进路径、模式创新等,提出“以购代捐”正面临,物流投入滞后,影 响农产品品质;质量标准缺乏,制约农产品价格;质量检测缺位,食品安全堪忧;产品价格缺乏优势,长期执行易陷入行政摊派 等现实问题,为了完善“以购代捐”精准扶贫模式,建议:一要调动贫困农户生产积极性,保证农民“爱种(养)”;二要合理兼顾帮 扶单位的利益,让对口帮扶单位“爱吃”;三是政策措施要简单易行,让行政主管部门“爱扶”。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