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5(4):1-6.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01 CSTR:
摘要: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在当前重视劳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重温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意义重大。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是批判继承的产物,具体的内容结构表现为:目的上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本质上厘清劳动与教育的内在联系、途径上实现劳动与教育的双向结合。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有深厚的现实意蕴:当前劳动教育的发展应遵循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的指导作用,平衡劳动教育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我的关系。
2023, 35(4):7-12.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02 CSTR:
摘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深度结合,面临二者的关系处理、维度把控、标准把握三个问题。破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处理这一基础性问题,需要把稳方向、准确定位、明晰主次、分清先后;破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维度把控这一关键性问题,需要找准角度、掌握精度、把握广度;破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标准把握这一核心性问题,需要准确把握这种深度结合对现实问题的解释标准、对文化自信的提升标准、对人民利益的满足标准。只有精准破解这三大问题,才能有效破解新时代二者深度结合的内在阻碍、深层障碍,真正全面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有效结合。
2023, 35(4):13-17.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03 CSTR:
摘要:党的自我革命重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从“四个自我”角度理解反腐败和自我革命的关系是把握好这一重大论断的重要支点:即反腐败就是通过党内组织和思想彻底的自我净化、制度规范和监督机制彻底的自我完善、思想观念和机制体制彻底的自我革新、个人境界和执政本领彻底的自我提高,从而实现党的自我革命。
2023, 35(4):18-23.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04 CSTR:
摘要: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迈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相对于其他地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难度更大,任务更为繁重,需要财政政策在其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以攀西民族地区为例,深入分析该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剖析了目前攀西民族地区通过财政政策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困境,总结了制定衔接政策需考虑的关键因素,提出有助于攀西民族地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财政政策建议。
2023, 35(4):24-29.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05 CSTR: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关注民族非遗如何守正创新,如何以现代性的姿态实现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尝新节是我国多民族共有的庆祝丰收的节日,基于文化功能理论,依托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方法,结合口承式的彝族民间传说故事,通过记录和分析凉山州越西县尝新米节的来源及仪式过程,揭示仪式深层文化内涵和功能,挖掘该节日习俗的现代价值,并针对尝新米节现状,探寻保护、传承和发展路径,进而促进其价值转换。这有利于承继民族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为当地文旅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对促进当地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23, 35(4):30-36.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06 CSTR:
摘要:乡村治理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目前凉山州乡村治理在推进乡村民主政治、促进集体经济增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均有一定进展。但从整体看来,凉山州乡村治理仍是区域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表现为:现实经济发展水平难以支撑乡村治理有效开展;彝族社会传统治理规则的现代性转化率较低;地理环境阻隔妨碍乡村治理效能的有效提升;部分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角色及功能定位偏差;乡村治理工作考评优化机制不健全。凉山州乡村治理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增强乡村治理现实经济基础和经费保障;挖掘彝族传统治理规则及治理资源并实现现代性转化;探索多样化治理单元模式,强化信息网络支撑;深化党建引领,找准基层党组织角色功能定位;建立健全乡村治理考评优化机制,以此实现凉山州乡村善治。
2023, 35(4):37-41.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07 CSTR:
摘要:彝族地区对明王朝经营西南边疆有重要地位。明朝初期,中央政府对彝族地区军事行动是儒学教化的基础,明王朝在彝族地区逐步形成卫所、屯田、土司、儒学教化四位一体的国家治理格局,彝族地区步入明王朝推行的国家治理快车道,儒学教化作为国家景观和制度安排,是明王朝在西南彝族地区推行文化软实力的安边之道。
2023, 35(4):42-46.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08 CSTR:
摘要:综合观念、制度、礼仪、行为等方面视凉山彝族婚姻文化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其置于凉山彝族社会转型的特定背景进行观照。基于现有婚姻文化研究成果,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凉山彝族婚姻文化的变迁脉络与变迁内容,分析变迁中出现的积极趋势与负面问题,形成对凉山彝族传统婚姻文化及其变迁的整体性认识,为凉山涉及婚姻文化的移风易俗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2023, 35(4):47-57.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09 CSTR:
摘要:开放保险是当前金融领域的研究前沿问题,可以解决当前行业转型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地梳理了开放保险的框架体系,从数据维度的保险数据、风险数据、三方数据,产品维度的保险产品、风险服务、超越保险,生态维度的销售生态、嵌入生态、平台生态九个层级对开放保险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述说明。从数据维度、产品维度、生态维度和九个层级研究了开放保险框架对企业价值链的影响,基于开放保险框架提出了优化汽车保险企业价值链的方案,解决汽车保险行业面临增速下降、利润偏低、市场集中等客观问题。
2023, 35(4):58-65.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10 CSTR:
摘要:在介绍养老金第三支柱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商业保险在养老金第三支柱中作用的国际差异,介绍我国保险参与养老风险管理的方式,认为保险在养老金第三支柱中作用的国际差异较大,并没有绝对优势的保险参与养老金第三支柱的模式;保险与养老金第三支柱既存在密切关系,也存在较大差异;保险参与养老风险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养老风险管理功能作用远超过养老金第三支柱。我国应扩充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的政策优惠方式,纳入财政补贴等多种激励机制,扩大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我国应优化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通过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更多的群体纳入养老金第三支柱的范畴;我国应大力发展保险的养老风险管理功能作用,为我国养老风险管理提供灵活多样的养老风险管理工具。
2023, 35(4):66-71.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11 CSTR: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已不能满足城乡养老需求。现行的养老模式应该在发挥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更加多元化,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加以区分,不断满足老年人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需求。互助式养老服务成为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互助式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迅速推广,但也存在着推进难度大、基层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并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探讨我国城乡社区如何通过互助式养老形式,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互助式养老服务的社会支持体系,从而破解当下我国社会面临的养老难题。
2023, 35(4):72-80.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12 CSTR:
摘要:人们历史持有或现有的传播时空观是信息传播系统与运输系统共同介入人们交往活动后所产生的文化结果。该观念伴随着两大系统的变化而变化,并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行动及社会关系。目前智能媒介深度发展,新的传播时空观可能生成,并对个人与社会产生新的影响。以德布雷“媒介圈”概念为理论框架,以技术文化互动关系为视角重新审视传播系统介入人类交往活动的历史与现实进程,并根据目前智能平台逐渐下沉为社会基本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向。判断具有万物皆媒、人机相生、空间媒介化特征的“拟态圈”出现并控制未来传播活动,而人们将以数据为中心开展社会互动。该互动模式可能给人们带来高度个性化、人性化、自由化的“时空自由”观。
2023, 35(4):81-87.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13 CSTR: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躺平”现象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正确认识大学生“躺平”现象,熔铸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通过对8省32所高校927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掌握了大学生“躺平”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梳理“躺平”的演绎路径,分析“躺平”现象的表征、缘起、实质和影响,大学生“躺平”现象需要通过培育奋斗精神来矫治,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要从激活内生性动力、助推现实性动力、保障发展性动力等三个方面着手。
2023, 35(4):88-93.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14 CSTR:
摘要:青年“躺平”现象是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元不良思潮的冲击裹挟之中滋生与蔓延的。在“躺平”现象影响下,青年的理想信念根基被侵蚀、自我价值认同被弱化、奋斗精神被消解。必须从优化社会大环境、加强互联网正向引领、增强青年自我价值认同入手,积极引导青年一代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担当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驱散“躺平”的消极影响,唱响青春主旋律,不断增强青年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
2023, 35(4):94-101.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15 CSTR:
摘要:晚清至民国时期,巴蜀之地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动和风俗变迁,当地方志呈现了这些变化。该地区婚俗也发生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转向,具体表现为蜀地婚礼重视对“古礼”的传承,崇尚俭朴婚;巴地婚礼则对古礼删繁就简,多以时俗为是,财礼婚盛行。造成两地婚俗差异的不仅有自然经济、历史文化这样的客观因素,也有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少数民族风俗文化以及社会风气等主观因素的共同推动。巴蜀婚俗在地域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性与混合性的特征,折射出的是传统思想与近现代西方思想的碰撞和融合的过程。
2023, 35(4):102-110.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16 CSTR:
摘要:随着检察机关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的深入,行政检察工作方向逐渐由个案总结归纳为类案,以提升化解效率,但同时也面临了诸多问题,包括类案监督无法全面覆盖、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检察监督限度不够明确、类案归纳工作缺乏体系化建设等困境。在分析最高人民检察院2022年发布的典型案例与指导案例的基础上,对行政检察类案监督机制的构建提出了促进检察机关联结效能、妥善处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监督力度、深入推进智慧检务等建议,以促进类案监督的体系化构建,有效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促进行政争议诉源治理。
2023, 35(4):111-117.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17 CSTR:
摘要:关于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现行知识产权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制度等难以起到显著作用,尤其是专利制度不仅无法保护处于“公有领域”的中医药传统知识,相反已然成为生物海盗行为的工具。中医传统知识保护的困境决定了中医药传统知识想要获得全面保护,必须采取积极性保护模式。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专门保护制度,确认中医药传统知识持有人的相关“财产权”,划定与现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权利边界,可以有效实现中医药传统知识持有人和利用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协调国内与国外专利授权的冲突,使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能真正得到落实。
2023, 35(4):118-124.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18 CSTR:
摘要: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和主要内容。伴随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内容的意识形态性、活动主题的时代性、实施场域的开放性、展演形式的创新性、符号构建的多元性、传播手段的先进性等特征日益凸显。立足系统论视角,从理念、制度、内容、技术等层面提出牢固树立仪式科学育人理念、健全完善仪式制度体系、统筹规划仪式内容资源、打造优化仪式网络空间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路径,以全面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2023, 35(4):125-129.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19 CSTR:
摘要:英语阅读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使学生大量接触英语国家社会、历史、文化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培养和建立学生的思政素养作用尤为显著,所以,研究两者如何在高校教育中紧密结合显得尤为重要。以OBE理念为导向,通过阐述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内涵特征,以《英语泛读教程1》为例,对课程思政融入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研究,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英语专业泛读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2023, 35(4):130-134. DOI: 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4.020 CSTR:
摘要:凉山彝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美丽的风景以及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特性为当地小学语文校本教材的建设和研发提供了独特的素材。在“新课标”指导下,充分挖掘凉山优秀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扩充小学语文内容,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同时通过传承本土优秀文化,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家国情怀。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西昌学院学报编辑部
电话/传真:0834-2580091 E-mail:xcc2580091@163.com
版权所有: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