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2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特约稿
    • 基于多维视角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路径研究

      2020, 32(3):1-5. CSTR:

      摘要 (3402) HTML (511) PDF 1.44 M (24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我国重点规划的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主要目标和战略路径。目前,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及世界上主要世界级城市群的总体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可从多维视角,运用全局发展思维,从世界级城市带动、三大城市群分工协作、城市群内部协同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等四个维度探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路径,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追根溯源“都则”(火把节)本义

      2020, 32(3):6-9. CSTR:

      摘要 (3943) HTML (452) PDF 1.47 M (3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火把节是彝、纳西、拉祜、白等民族源于古代、传承至今的节日,有关火把节起源的传说、故事比较多。通过研究认为诺苏支系有关ꄔꊒ(火把节)一词中ꄔ的意思是“神界索要斯惹阿比命金”,ꊒ的意思是“人间赔偿斯惹阿比命金”的传说能合理、通顺地解释火把节名词术语,能符合事实地诠释诺苏在点火把时的祈祷词,能符合人类逻辑,合乎自然现象地说明火把节的起源和本义问题。

    • 论彝文书法书写艺术造型

      2020, 32(3):10-13. CSTR:

      摘要 (2938) HTML (437) PDF 1.67 M (3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彝族文字是本民族的自源文字,它有悠久而辉煌的发展史。彝文字由于其本身笔画、结构等构字特点艺术造型,使其在彝文书法艺术创作上更有可为。在古代彝族毕摩文献上的“变字”现象应是古彝文最早的书法创作,只是那时候的人们没有书法概念,后人继承的节奏也缓慢。随着小学到高校一类模式使用《彝文规范方案》以来,近年来的彝文书法发展和创新都很快。如今彝文书法爱好者不断涌现,彝文书法也越来越具有使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点

      2020, 32(3):14-18. CSTR:

      摘要 (3578) HTML (462) PDF 1.47 M (3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需要充分了解其内涵特点,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抓住认识根源,把握内涵的历史性,了解历史因子;抓住认识能动性,创造性,把握内涵层次性,了解文化因子;抓住认识目的,把握内涵价值性,了解理论因子,从而增加培育践行的自信心与自觉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学习生活工作各个方面,成为人们“日用而不知”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 哲学社会科学中求真与尚善的内涵研究

      2020, 32(3):19-23. CSTR:

      摘要 (2816) HTML (479) PDF 1.43 M (2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广大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充分履行自身责任、履行崇高使命就要求真尚善,厚德载物担大道义,文以载道倡主旋律。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要处理好“为谁求真” “用什么求真” “怎样求真”的问题,坚持和追求真理,又要有“忧患意识” “开放心态”和“有为情怀”,努力尚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探析

      2020, 32(3):24-27. CSTR:

      摘要 (3156) HTML (462) PDF 1.38 M (36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时代“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发力、联动同行、融合发展,是高校实现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有效路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的必然选择。深入开展融合发展工作,必须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教师间深度合作,形成协同效应,还要有制度上的保障。

    •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创新实践

      2020, 32(3):28-31. CSTR:

      摘要 (3099) HTML (464) PDF 1.40 M (1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学生党支部是教育管理优秀学生的主要阵地,对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给高校学生党建带来了新内容新要求。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利于探寻学生党建工作对策创新的实践方法。

    • >精准扶贫研究
    • 乡村旅游发展推动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生计转型:动力与阻力

      2020, 32(3):32-36. CSTR:

      摘要 (3149) HTML (478) PDF 1.41 M (26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易地扶贫搬迁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双重影响下,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迎来了生计转型的契机,但生计资本限制、心理阻碍、产业发展瓶颈制约等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搬迁农户生计转型的驱动力,影响着生计转型的进程。要克服这些阻力,政府应重塑关键生计资本,提升搬迁农户参与旅游生计活动的能力;加大心理资源供给,激发搬迁农户参与旅游生计活动的意愿;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实现旅游生计方式的可持续性。

    • 教育扶贫背景下的普格县乡村教育发展现状——以凉山州普格县特补乡中心校调研为例

      2020, 32(3):37-41. CSTR:

      摘要 (3464) HTML (481) PDF 1.41 M (4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促进民族地区的乡村教育发展是保障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也是教育扶贫的有效途径。普格县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族深度贫困区的教育扶贫是有效解决贫困恶性循环的重要方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四川省教育基金会公益活动的契机,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访问以及随堂观察的方法实地调研了凉山州普格县特补乡中心校。结合数据整理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乡村教育面临师资水平、教师任教压力、继续教育培训、学校基础设施条件等难点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定点帮扶、减少留守儿童比例和优化政府顶层设计等措施。

    • 大数据时代疫情防控中的信息披露与隐私保护

      2020, 32(3):42-48. CSTR:

      摘要 (3451) HTML (462) PDF 1.42 M (4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疫情信息的公开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但频发的隐私泄露事件也暴露了疫情信息披露与隐私保护之间的问题。大数据时代隐私的范围已经被扩大化,为公益目的个人应当接受对其隐私权的限制,但是这种限制应该是合法、适度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个人隐私保护面临着知情同意规则失灵、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利益相冲突、公众知情权和个人隐私权相冲突等困境。为保护个人隐私,必须严格规制疫情信息披露行为,首先要遵循相关法律原则保证其合法性,其次要保障公众的知情、同意和监督权保证其透明化,最后必须严格落实隐私侵权责任制度,严守隐私保护的最后一道法律防线。

    • 人类学视阈下凉山彝区现代道路建设及其意义探析

      2020, 32(3):49-55. CSTR:

      摘要 (2972) HTML (442) PDF 1.45 M (1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道路兼具物质性、空间性、社会性和连通性等特征,它既是一种物理实体的有形物质文化,也是一种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道路是凉山彝族社会转型的重要载体,可视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之一。道路的连通性使得彝区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无限延展,进而扩展到政治、经济和文化语境中。凉山彝区的发展也因道路而不断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构建自己的现代性。凉山彝区公路建设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建设目的及意义,民国时期乐西公路的建设与民族国家建构密切关联,新世纪雅西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相关,而在建的高速公路以及成昆复线与国家的稳定脱贫政策,以及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

    •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获得感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2020, 32(3):56-62. CSTR:

      摘要 (3078) HTML (457) PDF 1.40 M (2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获得感”具有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多层面的丰富内涵,在改革与发展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党和国家一直努力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以农民群体的获得感为研究对象,从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对农民群体的影响为切入点,首先通过纵向比较,从经济获得感、政治获得感、民生获得感三个角度,探讨当前中国农民的获得感现状,并通过横向的城乡比较来分析当前中国农民获得感现状,最后结合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和要求,从推进产业振兴、优化生态环境、培育文明乡风、加强基层治理与促进生活富裕五方面对提升中国农民获得感的实践路径提出建议和对策。

    • 智媒时代的新闻价值与用户关系研究——以封面新闻为例

      2020, 32(3):63-66. CSTR:

      摘要 (3122) HTML (455) PDF 1.47 M (2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智媒体时代新闻价值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新闻实用性、重要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四个层面。新闻价值主要通过用户需求体现出来,把握好新闻价值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是适应智媒体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根据新闻价值与受众反馈信息数量呈正比这一关系建立价值关系模型,以用户需求关系来反映新闻价值。通过Matlab技术抓取2019年7月1-31日封面新闻APP中“推荐”栏目中的新闻信息,从用户需求时间、需求内容和需求偏好三个层面分析了新闻信息推送的价值和把握策略,促进智媒体时代新闻信息持续发展。

    • 数字阅读素养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

      2020, 32(3):67-72. CSTR:

      摘要 (3502) HTML (467) PDF 1.40 M (66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时代在变,青少年阅读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数字阅读已成为当代青少年主要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素养也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数字阅读素养侧重问题导向的探究或学习历程的自制,通常指个体能使用互联网或其他ICT工具以确认问题、找寻信息、分析信息的有用性、统整多元文本信息及沟通信息的能力。因此,国内外学者围绕信息搜索与筛选能力,信息评估与辨别能力以及信息整合与反思能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 >语言与文学研究
    • 西昌方言的时间副词

      2020, 32(3):73-77. CSTR:

      摘要 (3231) HTML (441) PDF 1.47 M (19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四川西昌方言中的时间副词非常丰富,这些副词有的和普通话相同,有的是西昌方言特有,而普通话中所没有的。研究西昌方言特有的时间副词,通过具体描写这些时间副词的分布,分析其语用特征。

    • 评价理论视角下《玉阶怨》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2020, 32(3):78-82. CSTR:

      摘要 (3536) HTML (480) PDF 1.51 M (36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李白名诗《玉阶怨》的两个英译本为语料,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指导下,对比研究两个英译本中态度资源、级差资源和介入资源的分布,评估原诗与两个英译本之间评价意义资源的转换。评价理论能够启示汉语古诗英译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传递。研究发现:在两个英译本中,态度、级差、介入意义基本通过补偿或平衡做到了整体对等转换,同时介入意义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可做细微灵活调整。不在于评价译本的优劣,而旨在阐释评价理论对于汉语古诗英译的指导价值,并丰富李白诗歌英译研究。

    • 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儿童文学作品译者主体性建构——以《青铜葵花》英译本为例

      2020, 32(3):83-86. CSTR:

      摘要 (3383) HTML (425) PDF 1.43 M (3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铜葵花》自出版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和学者们的青睐,并获得了国际儿童文学的最高奖项。以《青铜葵花》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两个方面对译者主体性展开了研究。一方面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译者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发现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从译者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译者主体性建构的两个主要因素。

    • 僧肇假名说的逻辑与语言自觉

      2020, 32(3):87-92. CSTR:

      摘要 (2882) HTML (454) PDF 1.45 M (2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僧肇对名实问题的言说中探究其语言观特质。僧肇认为名实关系说明语言与其所指示对象间不存在对称关系,因此语言具有虚幻性。在僧肇看来语言在世俗谛中所表现出来的工具性的实质是“假名说”,为避免假名所带来的迷见,语言就必须遵循“不落两边、不落语言”的言说逻辑,同时建立“名号不虚生,称谓不自起” “语应无方”与“象外之谈”的言说自觉。

    • 嘉靖《保宁府志》俗字考释七则

      2020, 32(3):93-96. CSTR:

      摘要 (2888) HTML (437) PDF 1.76 M (3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嘉靖《保宁府志》是明代编纂的记载四川阆中的方志,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俗字。对嘉靖《保宁府志》中俗字“ ” “ ” “ ”“ ” “ ” “ ”和“ ”进行考释,以冀对嘉靖《保宁府志》的研究和《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辞书的修订有所裨益。

    • “三全育人”视域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探索

      2020, 32(3):97-101. CSTR:

      摘要 (3098) HTML (437) PDF 1.40 M (2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是真正体现教书育人本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创新学生教育与管理模式的重要举措。M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建设,通过推行“以宿舍为单元的本科生导师制”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教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学术引导”等多方面的作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通过严把本科生导师选聘入口关,明确本科生导师的工作职责,规范本科生导师工作方式,建立健全本科生导师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来规范和保障本科生导师制的良性运行,促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实验中心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0, 32(3):102-105. CSTR:

      摘要 (2869) HTML (435) PDF 1.38 M (2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文科背景下加强经管类实验中心建设和管理对于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双创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思想意识、管理体制、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等方面的制约,地方高校经管类实验中心还存在顶层设计上执行国家政策不到位、管理协调体制上亟需完善提高、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上有待落实优化等问题。聚焦以上主要问题,在顶层设计、管理体制和实验教学体系三方面提出了经管类实验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对策。

    • 新时代中国特色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2020, 32(3):106-109. CSTR:

      摘要 (3057) HTML (447) PDF 1.38 M (39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基础上,指出当代高等教育迈进了博采众国之长、主动开放创新、从容自我变革、新内涵发展提升、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之路。但不少高校对其中举措之一的本科应用型转型与新文科建设仍存在困惑或缺乏清晰认知,背离国家及高教发展战略。阐述转型发展的势在必行和中国特色新文科建设的创新性,进一步探讨高水平中国特色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期从理论研究到实际操作共同进行探索创新。

    • 对地学专业人才人文及学科素养培育举措的思考

      2020, 32(3):110-114. CSTR:

      摘要 (2573) HTML (429) PDF 1.42 M (2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地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人文及学科素养提出新要求。结合地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讨论高校人文教育及学科精神培养意义及举措,强化专业基本素养培育与建设引导,继承和发扬传统地质人的奋斗拼搏、吃苦创新精神,形成特色型地矿专业人才的文化内涵。

    • 凉山彝族“村幼”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2020, 32(3):115-120. CSTR:

      摘要 (2910) HTML (497) PDF 1.52 M (18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部分彝族“一村一幼”(简称“村幼”)教师普通话水平较低的情况,四川省教育厅委托省内各师范院校开展了深度贫困县“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工程。这项培训工程的重点培训内容是提升村幼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以2019年某师范大学承担的四川省凉山州深度贫困县“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中284名参训彝族村幼教师的普通话培训为例,探讨该项目彝族村幼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策略如下:第一,语言专家集中对彝族村幼教师进行发音标准化技能培训;第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集中训练彝族村幼教师口语;第三,班主任组织学员每天晨读半小时;第四,志愿者跟进式指导学员每天晚自习训练普通话;第五,培训项目组鼓励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练习普通话。

    •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对我国家庭劳动教育的启示

      2020, 32(3):121-124. CSTR:

      摘要 (3706) HTML (459) PDF 1.41 M (4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在孩子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原则、指导方法、制度等进行了全面阐述,立足新时代,结合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对我们如何做好家庭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留学生经济学课程案例优化研究

      2020, 32(3):125-128. CSTR:

      摘要 (3118) HTML (462) PDF 1.38 M (1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我国留学生经济学课程案例存在与数字经济结合欠紧密的问题。研究了如何将数字经济融入留学生经济学课程的产品市场理论、要素市场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案例中,希望通过数字经济案例教学使留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字经济的特点。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