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酉阳杂俎》中的五个俗字“[革卯]”、“[牛孛]”、“ ”、“蛙”、“义”,《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均有收录,但存在处理未当的问题,“[革卯]”、“[牛孛]”二字注音有误;“ ”字未标注音义;“蛙”下失收读作“蝰”的用法;“义”下失收读作“叉”的用法。
摘要:本文对《儒林外史》讽刺势利的四大类方法进行了论述。言语乖缪是让笔下人物开口说出荒谬虚假、不合情理的话,使读者发笑;言行抵牾是客观展示人物语言和行为的矛盾,让事实说话;对比反衬是通过多层面的对比来展示势利之使人颠倒,有前后对比、正反对比、同异对比等;谑语反语是用戏谑之言和反话来进行讽刺调侃。
摘要:接受史研究能为文学经典的当代价值确证提供参照。梳理《祝福》的文学研究史与教学解读史可以发现:该小说在政治与审美两种力量的博弈中经历着曲折的接受历程;在语文学科视阈下显示出由“工具”向文学本位转变的趋势。文学研究与教学解读不应偏离与割裂,《祝福》的价值传播需获得学科建设的合力。
摘要:黑奴制度是美国短暂而繁荣的历史上一块永久的疤痕。它为北美早期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却让无辜的黑人付出了血和泪的代价。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让我们重新回顾了那段历史,将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在黑奴制度下遭受的摧残再次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小说启发我们再一次去思考黑奴制度的根源和直至今日的影响,对于研究美国黑奴制度和黑人妇女地位都有着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摘要:在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再次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命题。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参政党,肩负着“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历史重任。参政党建设科学化具有鲜明的同一性、较强的系统性和鲜明的独特性等特点。要实现参政党建设科学化,必须选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个统一”为基本原则,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以科学制度为保障,进一步增强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全面提高参政党建设科学化水平;以科学方法为保证,强化科学管理,推动参政议政职能跃上新水平的路径。
摘要:我国的司法实践表明,检察机关介入环境保护取得了较好的进展。鉴于此,本文梳理了法律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中检察机关介入环境保护的途径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检察机关介入环境保护的拓展途径及保障机制。
摘要:亲属容隐制度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但建国以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被彻底废除。目前,在我国重建亲属容隐制度已经势在必行。本文论述了在我国重建亲属容隐制度的现实可能性,对重建亲属容隐制度进行了设计,以期对亲属容隐制度的重建提供建议和意见。
摘要:凡人都有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会归属感是社会成员对环境的认同、满意和依恋程度,全面了解城市流浪人员的社会归属感是实现有效救助的前提;以凉山州部分县市为样本,调查发现城市流浪人员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较低、依赖性较强:提升城市流浪人员社会归属感的有效途径是健全法制保障、完备救助机制、完善服务体系。
摘要:我国贫困地区:还有很多困境儿童需要救助,对于他们的救助,既需要从物质上给予,更需要从心理上给予。本文是以凉山州贫困地区为例,介绍凉山州困境儿童现状,剖析制约困境儿童健康发展的因素,探索救助措施与方法,创建困境儿童救助模式,促进贫困地区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摘要:目前,灾后重建住宅的物业管理经过了三年多的发展,从前期的物业管理已经逐渐过渡到了常规的物业管理过程。如何使灾区的住宅在发展振兴时期进一步提高物业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让灾区居民住得更加舒心,通过对都江堰灾后重建住宅物业管理的调研,为进一步促进灾区这类特殊物业的管理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摘要: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深度的挖掘,缺乏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然而旅游的本质在于体验和感知,本文立足于邛海湿地文化开发的现状,提出邛海湿地文化的体验主题,进一步设计多样化的邛海湿地文化体验项目,旨在提升旅游者的体验质量,推广邛海湿地的旅游文化,进而推动邛海湿地文化旅游的建设。
摘要:低碳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是生态旅游的升级,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凉山州湿地公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旅游规划、提高旅游者和从业人员的低碳意识、以及政府的支持和参与等方面阐述湿地公园的低碳旅游实现方式。,旨在引导人们将传统的大众旅游转变为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旅游。
摘要:本文尝试将卡西尔、苏珊·朗格、洛特曼、格尔茨等人的符号学理论用于对哪吒形象的文化解读。力图从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两大维度,立体认识哪吒形象的符号学意义,并运用发生方法学的方法,详尽剖析哪吒文化中的神格定位,分析其传播过程的符号发生机制,并相应考察其在传统文化继承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内涵与功用价值。
摘要:经由佛经汉译这样的汉外语接触方式,汉语词汇系统增加了不少新的成瓦,六朝时期,由中国人自己创制的道教经典古灵宝经大量吸收佛教词语,显示出了语言接触中外语对汉语影响的深度。本文通过展示古灵宝经借用佛教词语的类型,说明古灵宝经所体现的佛道混合物这样的语言面貌产生的机制。
摘要:本文从分析人类行为产生的利益基础和道德的经济特性入手,论证了社会发展中道德成本的存在和实施道德优化调控的必要与可能。并通过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道德成本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道德成本优化要通过唤起道德自觉、完善保障条件、营造道德氛围等途径完成。
摘要:经世思潮的盛行,源于乾嘉年间常州学派的提倡,而至龚魏时则大为显耀,成为学术界的翘楚。传统观点认为.今文经学在常州学派的提倡下,转变为经世思想,后被龚自珍、魏源等接收,演变为道光年间的显学。然而,学术界对两者之间的承接却讳莫如深,或者牵强。事实上,包世臣扮演着中间者的角色,将常州学派的思想传递给龚自珍、魏源等,进而导致了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的盛行。
摘要:14至17世纪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时期,封建经济结构趋于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长。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急剧变革,西欧文化也发生了变革,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近代化转型。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层进行的宗教改革使德国人民的宗教信仰完成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它奠定了德国近代社会政治的、宗教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基础,使德国远离了中世纪的封建时代,朝着近代的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和近代文化伦理的方向大踏步迈进,是德国近代社会的开端。
摘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冷兵器包括矛、镗、长刀、短刀、匕首、檑木、稽石、弓箭、盔甲、盾牌等,且数量众多。从形制上分析,式样繁杂、形制独特,民族文化内涵丰富。极具民族特色和研究价值。
摘要:大凡历史悠久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原创的以口传或者文本的形式叙述的关于宇宙和人类起源的创世史诗。彝族先民以口传勒俄的形式阐:释了自己对宇宙万物产生、人类起源的看法,其中无不包含彝族先民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这种宇宙观对彝族人世界观的形成和方法论的运用具有深远的影响。
摘要:《彝族克智译注》是一部文化内涵厚重的民间口头论辩诗歌精粹,既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又对教育后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彝族克智译注》中的婚礼克智为例,对其语言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而了解和把握彝族克智的民俗事项和独特魅力。
摘要:彝族传承着别具特色的农耕文化,苦荞文化是彝族传统农耕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苦荞麦是彝族人的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粮食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彝族人总结了苦荞麦生产的习俗和经验;在彝族节日、婚丧嫁娶、祭祀鬼神等民俗活动中,苦荞麦往往也是不可或缺的物品;苦荞麦可食可药,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功效和巨大的市场开发价值。
摘要:由于方言、土语和个人发音习惯等原因,彝语“支格阿鲁”一名有许多变体,音译为汉字时书写形式更是五花八门。为了彝汉语间“支格阿鲁”一名能固定对译,以便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支格阿鲁文化研究,统一书写支格阿鲁一名突显必要,建议规范“支格阿鲁”一名的书写形式。
摘要:尔苏是生活在藏彝走廊东端的藏族支系。由于尔苏文化圈处于汉文化、藏文化和彝文化以及纳文化的交汇区,各种文化的辐射和叠加,形成了多元一体尔苏文化特色。在文化圈内,同一母题的民间故事随着地理区域的不同,产生了近藏趋藏、近彝趋彝、近汉趋汉的类型特征。民间故事的这种变异特征称为地理类型学特征。此外,尔苏民间故事还有民间信仰文化特征和家族性传承特征等。
摘要:彝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由于地理、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凉山彝族文化具有较多的传统特色和明显的地域色彩。出于相同的原因,凉山和凉山彝族对外界具有相当的神秘感,世界上对凉山和凉山彝族的认识和了解较少,直到改革开放后,这种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变。
摘要:红军长征过凉山期间,经历了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彝海结盟等重要的历史事件;尤其是红军在通过彝区时,先遣部队司令刘伯承与果基小叶丹“彝海结盟”,使红军能顺利通过凉山彝族地区,抢占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战略上的先机。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是红军长征历史上的光辉篇章。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提升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大学生关注的思想政治热点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对省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热点问题调查与研究,除了能有效提升参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外,还能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策略和建议。
摘要:民族高校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有用之才的任务。针对各民族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实际,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帮助他们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思考如何结合民族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教育的针对性,使各民族学生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面前,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打好思想基础。
摘要:辅导员职业认可度偏低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文章结合心理契约理论分析了辅导员的职业现状以及满足辅导员心理需求的必要性,从辅导员的专业化、工作成就、个人目标、职业发展、素质提升和学校支持等方面指出了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具体路径。
摘要:四川民族地区高校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已给高校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稳定四川民族地区高校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队伍,需从以下方面着手:更新理念,变区位劣势为区位特色;内培外引,建立稳定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队伍;改善办学条件,吸引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安心工作;严格管理,避免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随意流动。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道德的基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但由于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扭曲,学校诚信道德教育的不足和诚信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等影响,社会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屡屡发生,使诚信面临难题。最后,从道德教育和法律制度的角度,提出了破解诚信缺失问题的路径。
摘要: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指出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主动介入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全过程,把就业能力的培养完全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以弥补就业能力培养的不足,同时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摘要:本文从学生个人需求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入手,回顾国内外外语课程需求分析模型的研究现状,以现有需求分析理论和模型为基础,尝试构建学生个人需求分析模型,为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民族地区高校在读大学生打工现象已不为鲜(笔者称之为在读大学生见习实践),时下正悄悄的成为大学生私底下谈论的话题.成为了大学生活的时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走出校园去见习实践。有的是为了赚取生活补贴,有的是为了给自己将来的就业寻求实践机会,有的是进行课程实习,无论出于什么考虑,总之一些在读大学生已经走出了校园.所以大学生“打工”现象比较常见。由于民族地区见习实践资源相对匮乏,因而市场对他们的待遇并不乐观,市场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此加以分析,提出民族地区高校在读大学生见习实践市场的合理化建议,以为维护在读大学生见习实践这一群体的合理利益.
摘要:目的:了解中小学优秀教师在新课改下对高师教师教育相关问题的认识、感受以及对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探讨新课改下,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方法运用自编问卷,对250名凉山民族地区中小学优秀教师进行调查;结果中小学优秀教师对高师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意见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第一、教师思德素质的培养;第二、教学实践课程的增加;第三、教师技能的训练;第四、研究性教学的强化;第五、开设民族文化基础选修课程.结论中小学优秀教师对高师教师教育的建议,对于我们当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大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各级职能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舀纸工艺作为一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何契合文化发展与改革的总体趋势和基本要求,把握主线,突出特色,加强其有效保护与活态传承,是一个迫切而持续的过程。
摘要:作为城市历史发展的积淀,城市文化综合地反映了城市的观念、社会行为的模式或特点。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文化定位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但是城市文化定位也有共通之处。芜湖城市文化的发展定位是多元化的;建设芜湖城市文化,应加强文化规划,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市民素质,发展文化产业,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文化资源。
摘要: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在宴客习俗上有很多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产生的误解、不快、关系紧张等问题都是由于双方不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造成的。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更好的表现,有必要了解中西方宴客习俗的差异,剖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探究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这样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不同的中西文化,扫清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摘要:本文分析了英汉语言心理的视觉差异对英汉语言迁移运用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目标语使用者要积极关注英、汉民族心理文化上的差异,洞悉两个民族由于心理习惯的不同而导致的联想差异,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促进正迁移现象的发生,回避负迁移现象,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西昌市中英文公示语现状情况,分析了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从宏观政府管理,微观翻译策略方面来规范中英双语公示语翻译。
摘要:形成性评估方式之一,学习档案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一方面有利于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个体,从而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有利于要求学生积极合作,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估的机会,主动地监控自己英语听说能力的进步。
摘要:反语运用中的语境包括言语交际者的主体因素和运用环境的客观因素,它往往能起到暗示和限制的作用。反语运用涉及到的是整体的部分之间相互转换而产生的转喻,话语p之所以能够转指话语-P,是因为话语P的认知突显度高于话语-P,始源域之所以能够激活目标域,并为目标域提供心理通道,是基于这两个概念实体间的邻近性,话语p与话语-p在语义方面呈现出反向相邻性,说话人运用反语转喻而不直言跟说话人的意图有关,概念转喻是反语意义发生转移的心理必经之路。
摘要: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课程其内容具有非常鲜明的专业特点,运用传统的语法挂帅的授课方式显然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词汇教学法则可令学生对翻译课程打消畏难心理、掌握更多的商务知识、充分领会商务语言的特点并能够对各种商务词汇块活学、活译、活用。
摘要:本文对民族地区大学生各种认知风格类型中的学习者特征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发展个性化语言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传统的互动策略主要涉及到师生之间互动和学生之间互动。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三种创新的课堂互动策略:如师生角色互换策略,小组互动策略和教师指导下的个人自学策略。
摘要:在社会以及诗学都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马君武翻译的《缝衣歌》开社会抗议文学的先河,传达出译者的忧情以及自身的诗学主张。本文从诗歌的声律,物象,意象三个方面,从审美的视角来看译者采用押韵、“三化”、炼字、修辞、增加意象等手段将忧情准确传达到译作中,通过翻译创造出诗的形与神。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西昌学院学报编辑部
电话/传真:0834-2580091 E-mail:xcc2580091@163.com
版权所有: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