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整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愈来愈密切,以及多媒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层出不穷的"裸"族词语逐渐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词语语义有其独特的演变机制和形式,而能够表明词汇抽象特征的原型理论则很好的解释了词语语义演变的原因和过程。本文主要从原型理论的角度来论述"裸"族词语的原型效应,分析其演变形式并揭示其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
摘要:歇后语是汉语中较常见也很独特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对话和文学作品中,这种表达方式屡见不鲜。概念整合理论是近些年才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此文试图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歇后语的表达。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歇后语的文字这一输入空间和人类认知常识的认知空间相结合和相互作用能更好的被人们所认知。而且这种分析可以清楚地再现人类的认知机构是如何理解语言现象的,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对语言理解的认知心理过程。
摘要:本文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对广告的形式与意义进行了考察,提出广告是人际功能隐喻式,有商讨式与非商讨式之分。为证实这一结论并详细考察广告功能体现,我们以一则广告为例,分析了其中的主语与能愿动词,观察了主语在语气表达与语用指代上、能愿动词在情态意义与类型等方面的功能表现。
摘要:顺应论是比利时语用学家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提出的具有强大解释力的语用学理论。顺应论所指出的语言的变异性和商讨性为语用奠定了选择的基础,而顺应性则是语用的核心。本文基于顺应论(尤其是其中的顺应性观点)考察英语间接礼貌言语的本质动机,论证了间接礼貌言语是具体语境中语言顺应与选择的结果,进而诠释了其本质动机是顺应了互动参与者的切身利益、互动参与者规避责任的心理需求或者听话人的认知期待等。
摘要:名词化隐喻信息密集度高、意义容量大,其非人格化效果可以产生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名词化有意识地突显了汽车的某一方面,弱化了某一些特性,呈现经济性和间接性,吸引与激发消费者想象,去了解广告背后想要传达的信息。
摘要:情景喜剧是一种深受观众欢迎的喜剧形式。"包袱"是情景喜剧中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情景喜剧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幽默效果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用格莱斯的会话含义分析情景喜剧"包袱"的构成,并试图探讨如何有效传达喜剧幽默效果的翻译策略。
摘要:《经律异相》是我国第一部佛学类书,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历来受到佛学研究者的重视。由于其版本众多,各种异文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各种佛经异;文可以帮助我们纠正《大正藏》所收《经律异相》的不足,对其各种异文相互比勘,可以帮助我们整理一个比较理想的版本。
摘要:20世纪尤其是建国60多年来,四川方言发生了诸多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在语音上渗透到了四川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中,一些颇具特色的方言特点逐渐消失,总的趋势是向普通话和成都话靠拢。这些变化受到了政治、经济、人口和普通话的影响。
摘要: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此酷爱古诗词的毛泽东在不同时期与场合都对杜甫及其诗词作过评价。有些学者依据毛泽东的这些评价认为他并不喜爱杜诗,而有些学者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们认为毛泽东对杜诗评价极高。本文不介入这种辩争,笔者根据毛泽东毕生大量阅读、圈画杜诗以及在其诗词创作中借用和化用杜诗的事实,对毛泽东评价杜甫及其诗词时的时境、场境及语境进行具体而详尽的分析,认为应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辩证地把握毛泽东对杜诗的整体评价。
摘要:楹联是一种应用性文学样式。因为具有文学性,所以它与具有文字游戏性质的诗钟、巧对不同,它是审美的。上下联在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同时还必须有言外之意。楹联,特别是春联,与桃符的关系密切,它的出现还与摘句、书壁密切相关。五、七言楹联源于摘句,杂言,来源于魏晋骈体文。楹联是骈赋、律诗的文学内容与桃符的载体形式相结合的产物。
摘要:林氏刊物的编辑理念和文学观念对上海沦陷时期文学面貌产生了深刻影响。《古今》、《天地》等刊对林氏刊物各有借鉴。凭借对林氏刊物资源的利用,上海沦陷时期散文获得了一块弥足珍贵的发展空间。
摘要: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用"思无邪"来概括《诗经》,后世学者对此简单的概括有着众多的解释。然而不管是何种解释,后世的文人在文学观念上都深受它的影响。
摘要:鹰鸟飞翔的姿态是一直是丁玲理想的妇女生存状态,自由翱翔,无拘无束。丁玲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一直关注着中国妇女问题,这缘于母亲的影响和特殊的童年经历。在女权主义视野下,丁玲的作品对女性的关注,体现在外在的社会世界中模糊性别差异,赋予女人以社会中人的属性,去争取与男人平等的生存权利。同时在内在的女性世界中凸显女性性别特性,强调女性自身的价值,旨在享受社会赋予女人与男人平等的权利之外,在意识上也要得到真正的觉醒,对女性自身的价值有自觉的认可,以此来达到妇女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摘要:从追问式下的悲剧精神,善恶只是一瞬间,善恶模糊的边缘,救赎即是道路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了须一瓜的《太阳黑子》中人性的自我救赎,以及对当下社会人性道路发展的追问。
摘要:贺铸是北宋中后期可以与周邦彦相提并论的一位大家,他是个文武全才,诗文词兼善,却一生不得重用,只得将自己沉沦下僚的压抑情怀、仕进隐退的矛盾心情融进自己的作品之中。其《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借对美人的思慕,将自己退居吴下之后,寂寞离索、抑郁苦闷的心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摘要:儒家抑情,道家忘情,世说重情,《世说新语》刻画了众多风流人物,展现了人物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深情、任情、哀情等,情占据了心的主导地位"。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晋人对亲朋好友,对天地万物,无不充满着深情,可谓"一往有深情"。在诸多种类的情中,主要是哀情,哀叹生命的短暂,人在时间面前的无可奈何,人亡、物亡、生死之别的悲情、万物匆匆一瞬的哀情。
摘要:友谊是文学中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元杂剧中也多有论述,其中涉及到友谊的普遍性、友谊的真谛、交友的原则等方面的内容,并体现出一定的传统道德色彩。而元杂剧中,朋友这一身份的设定,在推动情节的发展、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据谭正璧《三言两拍资料》考证,凌濛初的"二拍"大部分的本事来源于文言小说集,而作为两种不同的文体,白话与文言在小说叙事上各有千秋。笔者从叙事学的角度对"二拍"的叙事做一简单梳理。
摘要:人的一生注定面临诸多的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会对未来生活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高加林,一个七、八十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农村知识青年,对爱情进行了两次选择,他选择两段感情的背景、过程和心理感受是迥然不同的,而这样的差异也决定了他在爱情选择时的迷茫、犹豫和痛苦。本文仅就其两次爱情选择的原因、最终情感归属及人物形象现实意义谈一点肤浅的看法,反思面对人格人性的先天不足和各种欲望诱惑时应如何弥补、坚守。
摘要:罗杰·弗莱是20世纪形式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形式主义美学观构成了现代美学史的主导思想之一。同时他还是后印象派绘画运动的命名者和主要诠释者,对其后的美学思想和文艺批评理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其形式主义美学思想进行梳理,研究其发展演进情况,探讨其历史地位和价值。
摘要:"存在"命题是人类哲学界的永恒母题之一。经历了二战的洗礼,美国处在一个动荡不安又十分特殊的历史时期,文学创作在数量、质量和形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普遍蕴含着存在哲学色彩,揭示了二战后的美国在死亡阴影笼罩下的脆弱生命、宣告"上帝已死"后的精神彷徨和个体异化后的孤独与被排斥。作品关于对人生深刻思考的特殊表达以及那些关于对人、人的处境、情感、身份、选择、命运等命题的苦苦探究,成为人类自身存在和抗争的重要证明,为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要:计算机和互联网构造的赛博空间正引领文学领域的深刻变革,这不仅表现在文学的意义诉求转向图像化、娱乐化的狂欢,而且也体现在赛博空间对文本类型、文本构成及特性的重构上。文本类型的重构以联网计算机在文本生产中的作用为标志分为计算机作为作者或合作者生产的文本,作为传输媒体生成的文本,作为表演空间生成的文本三大类。文本构成及特性的重构,如比特化、虚拟性、多媒体整合性、交互性等也与计算机在文本生产中的作用相关。赛博空间对文本领域的种种重构,引导着文本研究、文学研究的新方向。
摘要:在整个价值体系中,核心价值体系是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它是个人、集团、民族和国家长期秉承的整套最根本的原则。核心价值体系稳定而又持久地影响个人或者集团的价值取向与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或群体的存在与发展。提炼和概括、培育和践行符合当代中国国情、与中国改革发展紧密相关的核心价值观,在今天显得尤为迫切。
摘要:社会责任心是青少年道德发展、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青少年进行社会责任心培养时,应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人手,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养成正确的责任行为习惯,全面地培养其社会责任心。
摘要:在现代法制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民族习俗与现代法律的互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从农村公益性墓地选址问题的角度切入分析这一问题,在详细阐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农村公益性墓地最佳选址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民族习惯与现代法制化过程的互动过程。最后,作者通过对云南安宁市农村公益性墓地选址的具体分析进一步具体论证了传统文化民族习俗与现代法制化互动过程中各方利益平衡的原则和方法。
摘要:建国以前,亲属容隐制度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建国后,由于我国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出于大局观念的考虑,亲属容隐制度被彻底废除。但重视亲情和人伦的观念深埋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亲属容隐制度在我国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在现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建"亲属容隐"制度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从其符合人性发展的要求,保障了亲权,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等方面论述了重建"亲属容隐"制度的合理性。
摘要: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从古至今活跃着被称作"德古"的特殊职业群体。德古运用习惯法和判例解决凉山彝族地区大量的民事纠纷。他们为凉山地区化解社会矛盾、维系社会和谐和稳定发挥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解析彝族德古的特征、彝族德古现当代的状况入手,研究德古在民间调解中的地位和作用。德古是维护彝区社会稳定、促进彝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本土资源,习惯法与国家法的整合是彝区法制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要环节。
摘要: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群体中,毛泽东对旧式教育的批判,是最激烈最彻底的。他以其切身体会,深感旧教育制度的危害。他对旧教育制度的批判不遗余力,他是一个旧教育制度的无情叛逆者,他对旧教育的批判,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切中了旧式教育的时弊,促进了传统教育的改良与革新。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之一,对提高高职院校的育人质量和水平有重要的作用;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依然是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薄弱环节,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系统地探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范式,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
摘要: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重视其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唯一一项与课程学习相联系的社会实践形式,思想政治课的实践环节可以借鉴吸收服务学习将社区服务与课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立足国情,探索兼具服务性、自主性和反思性的"实践学习",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摘要:我国高校贫困生工作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仍存在不合理现象,突显出不公平性,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本文倡导在包容性发展理念指导下,坚持公平原则,针对现存的不合理现象,从经费筹措、经济帮扶、人文关怀、就业帮扶等方面就如何系统、公平、均衡地给予贫困生帮扶进行实践探讨。
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当代大学生的个人软实力是其参与竞争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当前,大学生的个人软实力存在情绪化、功利性、盲目性等问题。通过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锻造坚实的内心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这三条途径的实施与锻炼,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个人软实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通过对本省几所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的抽样调查,深入了解高职大学生自信心水平的整体状况,分析高职大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提出高职大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教育对策。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成长起来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变化及外部环境所引起的各种复杂矛盾影响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作为中国未来接班人的大学生们更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信马克思、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理价值,弘扬大学生"五四"运动的传统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大旗,传承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摘要:高校师范彝、汉、英多语同步教学教材建设是基于适应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民族院校专业学科实际需求,在研究与实践中突出实用性和前瞻性,构建了新型的高校师范本科彝、汉、英多语教育教学模式,对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摘要:汉语语法教学是高校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也一直是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但实际情况是不少教师仍主要依据现有教材或语法著作教授语法。汉语是复杂多变的,已有语法观点并不一定完全科学、合理。基于此,我们从几个常见的语法现象入手,说明高校教师要做好教授语法的工作,就既要熟悉已有的语法理论和语法观点,又要注意观察汉语实际,把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摘要:高职教育具有跨界的特征,高职大学语文是高职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任务,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融合作为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通过项目化和任务驱动,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改进,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摘要:语篇教学超越句子语法就单个句子讲解篇章的局限,强调从整体篇章去分析、理解篇章。它的提出,引起了英语阅读教学的革新,对教师改善阅读教学理念,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起到了重大作用。本文在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归纳了语篇的定义、特征,分析了语篇分析与阅读教学的关系,概括了国内外语篇分析应用于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语篇分析研究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摘要:以144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为受试对象,通过一个历时研究发现:经过一年大学英语学习,大一新生整体上除含有宾语从句的主动句转换而来的被动语态之外,其它类型被动语态结构有显著磨蚀,而高分组学生任何种类被动语态没有显著磨蚀。影响大一新生被动语态磨蚀的因素包括:磨蚀前语言水平,受蚀时间,与英语接触减少,读写能力和学习动机。机械记忆习得方式有助于防止宾语从句被动语态磨蚀。
摘要:本文系统论述语言输出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特征,指出语言输出是语言实现内化的最终形式和外在表现,是学习者语言技能和语言思维能力形成、语言文化内化的必要过程,它同时也是语言内化程度的终端检测。最后提出语言输出的内化特征对语言教学的指导意义。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西昌学院学报编辑部
电话/传真:0834-2580091 E-mail:xcc2580091@163.com
版权所有: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