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章太炎对古音韵部的划分、古音声纽的考证、汉字音值的描写以及汉语音转关系等方面都有过专门的论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古韵分部方面,章氏总结了前代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古韵二十三部;在古声纽方面,章氏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古音二十一纽;在音值描写方面,章氏是用汉字全面描写古韵音值的第一位学者;在音转关系方面,章氏的《成均图》则是汉语韵转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摘要:我国佛经翻译始于东汉,于唐朝达到鼎盛。东汉至三国时期为早期的佛经翻译实践;两晋时期逐渐开始对以往译作的翻译批评;隋唐时期初步形成佛经翻译的理论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又指导译场的翻译实践,造就了一批不朽的经典译作。因此,佛经翻译时期的译论发展模式呈现出"由翻译实践到翻译批评,再由翻译批评到翻译理论,最终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的环形模式。
摘要:清代诗人方希孟曾两次入疆,并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在方希孟的边塞诗中,可以窥见诗人在疆时的复杂心境,以此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摘要:本文通过将语用学理论与文学理论相结合的独特视角,应用文学语用学理论中的相关原理——语用模糊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进行研究,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对话作为语料,从对话中找出其遵守或违反的语用学原则,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的刻画、情节的推进、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最终解释读者对文本所反映的作者意图和社会意义。
摘要: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框架。本文从韩礼德人际功能理论中的情态系统入手,对英语商业广告语言的情态作简要的分析,以探求该类广告是如何运用情态手段达到其劝说目的的,从而对劝说性语篇的分析提供一些启示。
摘要:本研究通过猜词测试及猜词策略问卷调查,对60名不同词汇量的大学英语学习者在猜词能力及猜词策略使用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猜词能力和词汇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不同词汇量学习者在猜词策略使用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性;最后基于结论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摘要:针对汉语外来词日渐趋多这一现象,在收集2008年《开啦》(Kaila)和《时尚芭莎》(Bazzar)两本杂志的上半年各个期刊中出现的外来词的基础上,对所收集到的外来词进行分析归类并将各词出现的频率汇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分析汉语外来词的种类特征并找出外来词的汉化规律及其原因。简易统计学的方法会用来帮助人们清楚地了解分析在词汇方面汉语外来词汉化的规律,"语言经济"原则和模因论对汉语外来词汉化规律进行了阐释。
摘要:"倒"是西昌方言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词。在西昌方言中,"倒"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动态助词、介词、副词和构词后缀。本文通过分析"倒"字的词性,重点介绍"倒"字在西昌方言中的语用特征。
摘要: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引发的灾难文学创作和研究持续不衰,在创作方面抒情和纪实问题有余而虚构文学不多,在研究方面随感和即兴评述有余而学理分析不足,应该通过这次大地震产生的灾难文学进而引发的文学现象,进行系统性、全方位和深层次的研究,突出灾难文学所反映和表达的以人为本的道德诉求和众志成城的社会意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摘要:旧体诗就是今人用唐代及其以前的诗歌形式来写的诗。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讲究声律对偶的近体诗滥觞于南北朝的齐、梁时代。至初唐,近体诗的声律趋于成熟、定型和完备。写作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应师承高古学唐诗,但是更要学习唐人既讲声律、又不惟声律的那样一种自由解放的艺术精神。谐或不谐声律,皆以自然随性不刻意为好,切勿因之而束缚了自己的创作灵性,影响了情志的自由表达。
摘要:南唐词人冯延巳是一位举足轻重的转折时期的代表者,对于兴于唐盛于宋的词,他处在发展的中间阶段。从冯词的特征、冯词与以温韦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作品的不同、冯词的影响这三个切入点来看,他的词既具有浓厚的悲剧精神和忧患意识,又具有上承唐末花间词的影响和下启有宋一代新词风的过渡作用。
摘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寒士特指贫寒的读书人。事实上,寒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直存在的。《浮生六记》这本书恰恰是寒士生活最好的体现,在书中,沈复以自己的生活为主线,记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可以说,《浮生六记》用深情直率的笔调写尽了当时清中叶的寒士生活,并深刻反映了产生这种生活方式的原因。
摘要:《槐花几时开》作为川南宜宾地区民歌的代表,在社会上有很强的影响力,然而针对该歌曲的文本的研究还存在归属不清、谱系不明的现状。梳理和追溯这个研究历程,有利于发现该文本传承中的分歧所在,对后续研究意义重大。
摘要:20世纪90年代是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女性作家通过对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生命经验的成功穿透、翻掘、勘探,以其出众的才华完成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几千年的文化积习及遗风陋俗,需要我们给予人的尊严、价值、精神以更多地关照,在这一点上,当代女性作家对人类的精神世界进行持续关注,力图通过文字建构人类的精神家园。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起起落落中,她们的小说将女性从对男权的崇拜和依附中解放出来,帮助女性树立起自尊、自爱、自重、自省的文化意识,寻找两性和谐相处的理想途径。本文试图从具有代表性的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的文本为切入点,具体阐述其含蕴的认识价值。
摘要:戈麦是汉语诗坛一个久被忽视的诗人。在他的诗歌中,呈现了孤独、虚幻、分裂等意识,而独特的意象系统与诗歌意识紧密相关。意象的使用和诗歌意识的传达,使他的诗歌异彩纷呈。
摘要:莫里森的三重"他者"身份,使得她的叙事在正式场合"难以言说"。在《宠儿》文本中,作家在八个"文化代码"中巧妙地植入"双重声音叙事结构",于是,黑人、白人读者通过对代码的破译,都从其中解读出自己期待的"文化信息"。在白人、黑人读者的阅读和评论中,《宠儿》里的沉默得到不断的"言说"。就这样,莫里森巧妙地在《宠儿》文本中开拓了种族"言说"的通道。
摘要:《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也是他运用多种现代派手法来表现故事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里,作者采用四个人的口吻来叙述同一主题,运用了意识流、多视角、复调等手法,描写了美国南方康普生一家由兴到衰的过程。
摘要:诺思洛普·弗莱是20世纪最杰出的加拿大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之一。《批评的解剖》是他的集大成之作,开启了"神话-原型批评"的先河。本文试图以弗莱《批评的解剖》中的"模仿观"作为契入点,艺术、文学和诗歌创作三个维面作为探源,以期从新的角度对弗莱的著作《批评的解剖》中的相关理论,做全面的了解和梳理。
摘要: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最优秀的剧作家之一。《欲望号街车》被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本文旨在浅析《欲望号街车》的主题、主题成分及象征手法。田纳西·威廉斯以其独特的洞察力,成功地运用各种象征手法展示了现代美国社会工业化进程中传统南方和现代北方之间的冲突,揭示了剧中男女主人公隐秘、阴暗和狂暴、粗鲁的性格和心理,演绎了一幕现代社会堕落的悲剧。
摘要: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秀品质,对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在继承民族精神传统内涵的同时,应根据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其进行现代化的解读和创新,从民族精神内涵中最具民族特点的五个方面进行价值新建构的探讨,使之成为既具有传统精髓又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民族精神。
摘要:本文通过历史的发展与生产力标准、历史的发展与实事求是和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邓小平"南巡谈话"的社会历史发展观,并对正确的社会历史发展观的价值、意义作了一定的认识和讨论。
摘要:新传媒时代的到来,使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也为其融入新元素、审视新定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文据此分析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定位、职能定位和文化定位,指出在组织定位上应进一步凸显其群众组织特色;在职能定位上应进一步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即围绕党政工作中心、教育教学中心,服务育人目标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而在文化定位上应进一步体现"实事求是"的价值追求、" 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勇于实践"的作风形象。
摘要:本文对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以及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新变化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对今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研究有所启示。
摘要:中国传统行政组织文化极强的穿透性与历史延续性的影响对现今公共权力制约造成一定的困境。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对公权力制约困境的表现形式;基于行政人格二重性和中国传统行政组织文化的正负价值,分析中国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对公权力制约困境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困境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摘要:民法理论对骨灰等死者遗留保护的定性争议由来已久。不论是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都存在是物是权的争论,对其权利范围和内容也未达成一致。本文对骨灰属性在依据民法基本理论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将骨灰定性为具有特定意义的纪念物,明确其权利主体实际上为死者近亲属,其权利内容是一种不完整的物权(或日准物权),其权利行使受诸多限制,具有人格属性。最后对公序良俗原则在此类案件中如何适用提出自己见解,并提出立法建议。
摘要:雷波县地处彝汉文化的交汇地带,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浓郁,其中彝族民歌是最具特色的部分,其种类丰富,既有原生态彝族民歌,也有经过彝汉文化长期交融而演绎发展的彝族新民歌,这些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选取了大量经过记载或口头流传的彝族民歌曲目,进行了题材划分,并系统地进行了音乐学分析,力求全面展现雷波县彝族民歌发展脉络,为传承和发扬彝族文化瑰宝探求适合的发展路径。
摘要:彝族"尔比尔吉"是生产与生活经验知识的结晶,其内涵丰富,独具特色,与凉山历史文化相辅而行,反映了凉山彝族自然地理和各个民族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以及人民心理素质、语言风格等各方面的特点,成为广义的、独特的、典型的凉山彝族文化特征,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和保留价值。
摘要:藏彝走廊东端有尔苏藏族、彝族等多民族和谐共居。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是尔苏藏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也是部分凉山彝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火把节节日文化也已走出国门。尔苏藏族的节日主题是祭祀神灵,祈求丰收。人们相聚一起,举杯祝福,唱歌跳舞,节日活动有:打火把、赛歌、摔跤比赛。
摘要:学分制背景下的选课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但也存在选修课课程资源建设滞后、学生选课功利性过强、缺乏理性思考、教学管理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等问题。关注学生自主选课的问题,并探寻有效的对策,具体包括:树立整体意识,合理规划课程设置,优化课程资源;重视知识的内在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提高学生选课的理性;加强教学管理;构建科学的选修课课程评价体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加快,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和渠道在不断拓宽,要求高等院校扩大人才素质内涵,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展创业素质教育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西昌学院是一所典型的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担负着主要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培养人才的战略重任。本文分析了西昌学院开展创业素质教育的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实施创业素质教育的一些战略理念,旨在探索出一条适合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创业素质教育之路。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高校学生寝室是大学生校园课外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安全事故的重灾区。笔者从民族地区高校西昌学院的学生寝室安全隐患的查找出发,客观分析了安全隐患的成因,提出了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对同类型高校的学生寝室安全防范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解决当代大学生成长与发展面临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重要举措。在实际工作中,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大学生关注的就业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手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的切合点,开创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摘要:随着高教改革的纵深发展,对高校干部队伍素质日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论学习是提高素质的重要条件,干部队伍理论学习的探索成为了当前高校干部队伍建设一个现实的课题。本文立足于提高高校干部素质,论证了理论学习对提高高校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性和现实性,探讨了高校干部加强理论学习操作性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设和举措。
摘要:成都·凉山工业园区依托凉山优势资源,加强区域合作,致力于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在园区跨越式发展的起步阶段,应科学规划布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优先推进公共设施建设,构建生态产业网络,完善园区管理体系,促进民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1927年5月23日甘肃古浪地震对河西走廊地区造成重大损失,虽然政府和社会各界震后进行了积极救助,试图使百姓渡过难关,但是灾害无情,地震给当地社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
摘要:本文以具体教材为基础,从结构模式(教材编排情况)、篇目选择情况、具体教学内容几方面出发,分析研究大学语文教材编撰现状,提出当代大学语文教材有作品选择多元化,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以及侧重人文性、审美性与道德熏陶的特点。文章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比较与思考。
摘要:高职英语教学应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丰富人文素材,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文章在深入分析人文教育和高校英语教学紧密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指出教师可从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深入发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和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凸显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三个方面开展人文教育。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无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英语阅读教学一向过于强调传授英语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指出,传统文化的束缚、教育理念的落后、教师批判性意识的缺失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严重缺失。
摘要:笔者通过对四、六级分层教学提高班的测试模式调查发现,口语测试对提高班的英语教学有积极的反拨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更重视口语练习;2)课堂上口语练习的形式、内容更丰富;3)口语训练观念的改变;4)学生课外口语练习主动性提高;5)口语测试结果为自我评价提供了依据。
摘要:英语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它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英语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提高和丰富自身英语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我院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文学的学习现状,简析了英语文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和策略。
摘要:广播在二十世纪初叶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巨大影响力。人民广播起步虽然略晚,但却因无产阶级与广大百姓及传统民俗内在的贴近性,开创了仪式化传播的先河,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的凝聚、整合和动员作用。其仪式化的制作方式和接收实践,为后继的电视仪式化传播树立了标杆,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摘要:大众传媒以其特有的优势彻底改变了青少年的德育环境,被人们看成影响青少年道德水平的要素之一。面对传媒的飞速发展,本文就如何开发其德育功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大班教学等等进行了研究,旨在引起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英语教育的特别关注和重视,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水平。
摘要:张富翠,女,彝族,四川省会理县人,出生于1970年。汉语言文学教授,中国民建会员,四川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现任民建西昌学院支部副主任,民建凉山州、西昌市市委委员,西昌市第九届人大代表。1993年7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02年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在职研究生班毕业;2010年12月晋升教授。先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西昌学院学报编辑部
电话/传真:0834-2580091 E-mail:xcc2580091@163.com
版权所有: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