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音形式的形态相关,是用形态变化来解释谐声字当中的不同音谐声现象。该理论以上古汉语为双音节结构模式和上古汉语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为基础,解释了谐声字当中的不同音谐声现象以及同声符谐声字后来语音差异的缘由。该理论以谐声分析为立足点,以汉藏语历史比较为基本方法,对上古汉语的词汇和语音作了综合考察,在汉语音韵研究的方法和材料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摘要:由顾颉刚先生领衔点校的中华书局1982年版《史记》,规模宏大,校勘精审,广受好评。但毋庸讳言,该书在标点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史记·乐书》的19处标点提出讨论并予以辨明。
摘要:罗山方言中有丰富的语气词,而且往往一个语气词承载着多种语义功能。其中"[san33]"、"[pan33]"是比较带有地方特色的语气词,虽然某些用法可以与普通话的语气词相替换,但二者能够表示深层的语义关系,在普通话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气词。本文将对"[san33]"、"[pan33]"这两个有音无字的语气词,从语义上进行阐释,并根据汉语鼻音韵尾的演变对其做进一步分析,以期追寻古汉语的遗迹。
摘要:"讯问笔录"篇章文本由于其特殊性和保密性,广大学者对其语言篇章研究较少,更多的是写作的规范和格式。本文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五百份真实的"讯问笔录"做定量研究,挖掘了其词汇语法和篇章等的模糊性,并提出了模糊消除的策略方法。该研究旨在促进司法取证和司法公正,维护法律尊严。
摘要: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否定结构,但是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决定了这两种语言的否定结构有着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否定结构的产生不但与语言的内在结构密切相关,而且主要取决于不同文化中人们的认知结构和语境。与汉语否定相比,英语否定结构更加复杂,形式更加多样。
摘要:翻译是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英汉两种语言综合能力运用的考查。本文对英语专业八级翻译常见问题的现象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
摘要:唐传奇《李娃传》情节跌宕起伏,摇曳多姿,人物命运悲欢交织,爱恨相伴,堪称一幅生动的唐代社会风情画卷:士子狎妓的社会风尚,相沿前代而又不失独特的丧葬习俗,重门第等社会心理以及人性向善的道德追求和由强调门当户对向男才女貌的自由爱情转变的婚姻观念等。故事在几近真实的唐代社会生活中徐徐展开,这一时代的世态人心又促使故事的结局向人们渴望的理想境界推进,使读者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心理满足。《李娃传》不失为一部较早的世情小说。
摘要:《花间集》标志着文人词的成熟,其词多为男女相思、闺中幽怨的艳情之作。感情的抒发离不开环境的刻画,《花间集》在描摹抒情主人公时总是伴随着对其所居闺室的刻画,其中"帘"就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帘"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阻隔,更是古代女子幽闭生活环境的表征。"帘"与女子密不可分,不仅成为闺房的陈设,更成为了一种心理上的存在。
摘要:在《玎玎珰珰盆儿鬼》这部戏里,包待制在自我介绍时的"法正天心顺,伦清世俗淳。笔题忠孝子,剑斩不平人"道出了一位清正廉明、执法不阿的清官的心声。元杂剧包公戏所表现的清官文化主要是借塑造包公这个清官形象反映出来的。包公这个清官形象从产生到发展,直到元代成熟定型的一系列过程,以及元杂剧包公戏作家显露出的清官思想,这些都呈现阶段性特点而且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元杂剧包公戏中的清官形象,是剧作家们清官思想的体现,是借古喻今,彰显社会现实的利器。其表现出的清官文化更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和意义,值得我们重点探究。
摘要:韩愈论文之言不多,《答李翊书》是其极为重要的一篇。在《答李翊书》中,韩愈对李翊所问的"立言"之事进行了回复。李翊以立言问于韩昌黎,不过是想要知道如何写作古文,本无心以立言为己之志,韩愈却借此之间,演绎了一篇及其精彩的文字。本文试从具体分析韩愈自我论述的生平实践经验出发,以"无望速成"",无诱势利"为切入点,解读韩愈的为文之道。
摘要:由于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润渍,威廉斯的许多诗歌都呈现出某种中国味道。而其经典名作《寡妇春怨》一诗"中国情"更是扮演了吃重的角色。无论是诗歌的主题思想,还是意境及艺术表现形式都有别于传统的西方诗歌,该诗更像一首脱胎于中国古典诗歌的"闺怨诗",蕴含着无穷的东方古典诗歌之美。
摘要: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的社会主义观内容丰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社会主义是一个理想,是一个富裕社会,是一个无阶级的人民民主国家,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等等。邓小平的这些认识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清楚社会主义和探索社会主义社会新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摘要:萨特认为辩证法是由人创造的,根源于人的实践,人作为"自为"的存在是否定与超越的存在,人的意向性活动"构造"了外部的"自在"存在,因此才有辩证的总体化和辩证的可理解性,自然界不存在"总体化"运动,因而根本不存在自然辩证法。本文主要通过《辩证理性批判》中萨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所提出的基本观点,进而对萨特的"人学辩证法"进行探究,从萨特的观点中找到有价值的思想,也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摘要:本文简要地分析了"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两篇演讲的内容,认为韦伯对待学术和政治采取不同的策略。在学术上,韦伯坚持的是"科学精神",力求价值无涉;在政治上,韦伯坚持价值关怀,主张激情的政治精神。在对待不同侧面的职业上,韦伯希望兼顾"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梁启超对待职业的"敬"和"乐"的态度与韦伯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摘要:自由发展观打破了"以物为中心"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狭隘发展观旧范式,从自由的角度确立了一个"以人为中心",崇尚自由与发展的新型发展观,认为自由既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又是发展的重要手段;自由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存在诸多思想相通和理论关联之处,自由发展观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通过二者的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增强对自由发展观的深度理解,另一方面对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要:从心理学视角研究羞耻感最先是从西方兴起的,一些学者也从不同程度提出了一些与羞耻感相关的理论,尤其是在探究羞耻感与内疚感差异的过程中,做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不过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西方学者对羞耻感的研究成果似乎并不适用于中国,东西方对羞耻感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偏差。不过相同点是,东西方学者都将羞耻感看作是一种社会情绪。
摘要:"性相近,习相远",这是孔子提出的关于人性的一个命题。孔子的人性观是现实的、具体的;是其制定道德教育内容的出发点,是选择道德教育方法与原则的根据,是实现道德教育目的的着落点。
摘要:龙树一生著述丰硕,其中《宝行王正论》是他为一位国王写的教诫。本文将尝试以此佛学著述为依据,阐释龙树治国、亲民、爱民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龙树的治国理念是以德治为核心,并带有佛学色彩,这无疑对现今治国理论和实践有借鉴价值。
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信访压力也随之增大。本文在剖析我国信访制度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信访制度。
摘要:当代中国青年理想观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逐渐发生转型,从原来的单一政治理想为主导转型为多种理想复合平行发展,从原来的注重远大理想转型为更加务实的个人理想,从原来的被动接受理想设定转型为更加主动地自我设定理想目标,从原来以实现理想为目的转型为将理念作为信仰等。面对这一转型问题必须对当代青年理想的转型过程进行引导。
摘要:在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认识中,有一种流行的观点,即把"以人为本"解读为"以人的权利为本"。这种观点没有区分两类权利概念,在法律实践中只会演变为以部分人即有产者的权利为本位,这有违"以人为本"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无法正确解释中国农民的权利现状。"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是对中国改革发展进入"矛盾凸显期"的理论反应,只有通过对公共利益平衡的追求,才能达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
摘要:阿斯特尔是英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女权主义者之一,她对女性智慧、婚姻以及妇女教育的阐述,充分体现了妇女要求独立的要求,具有开创性的价值,深深影响并启发了后来的女权主义者。
摘要:偷拍行为明显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违反社会伦理道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予以刑法规制。目前,我国偷拍行为日益猖獗,现行行政法、民法以及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都不足以有效地规制偷拍行为。我国有必要修改《刑法》,设立"侵犯个人秘密罪"或"侵犯隐私罪",以规制偷拍行为。
摘要:近几年,情感故事类节目的热播给电视台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和广泛的影响力,也给普通老百姓提供了更能引起兴趣的电视节目。但情感故事类节目一直在刻意回避节目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事实上,只有在积极面对问题的前提下满足受众需求,情感故事类节目才能健康发展。
摘要:古希腊璀璨的城邦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财产私有观念的确立。本文试从古希腊财产私有观念的萌芽、确立及加强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古希腊财产私有观念的确立过程。
摘要:通过人创造、发明、传承的文化借助教育来作用于人,教育的本质是人"文化化"和"文明化"的过程。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进行,文化与教育有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本土的民族文化发生了变迁,这种变迁了的文化对教育会产生哪些影响?文化变迁和教育有怎样的关系?教育如何引领文化变迁走上发展性的道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就很有必要了。
摘要:孔融特立独行的个性、不为强权折腰的人格和忠诚于自己的政治信仰的品质,贯穿于他一生的行事之中。孔融与曹操的关系并非一开始就是紧张敌对、水火不容的,而是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有一个阶段性的发展变化过程。孔融的为人启蒙了后世文人的反抗、独立的意识。
摘要:二战后期,基于远东地区在战后格局中的特殊地位,美苏两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此各怀鬼胎。日本政府宣布对《波茨坦公告》"默杀",美国随即将两颗原子弹投向日本,苏联乘机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予以毁灭性打击,日本遂宣布投降。军事失利、外交失败、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是导致日本投降的现实因素,而日本民族的等级观念和天皇制的保留是日本投降的理性因素。
摘要:毕业论文是法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目前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一些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其形成原因大致包括学生无暇专心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毕业实习定位出现偏差、图书资料方面的缺陷。本文结合近年来指导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遇见的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提出完善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参考性建议,以期为提高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提供借鉴。
摘要:胜任力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大学生就业力是指大学生习得和拥有的胜任某职位或职业并保持和发展相关职位和职业的个性特征、技能特长等特质的综合性体现,也是大学生胜任力的综合体现。基于胜任力理论的对大学生就业力提升高校对策研究,使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力提升对策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摘要:高校作为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发源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其拒腐防变能力,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大学生廉洁教育开展的情况,从而提出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参考建议。
摘要:公平是影响高校辅导员教育和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辅导员应积极创设科学的公平环境,通过追求"道德性"公平、营造"认同性"公平和保障"权益性"公平,从而保证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公正待遇和教育质量。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尤其是情感目标作为三维目标之一被正式提出来之后,教育界对情感目标的研究也渐渐多了起来。目前对情感目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情感目标内容的研究,二是对情感目标层级分类的研究,三是对情感目标落实策略的研究,四是对情感目标评价的研究,并呈现出情感目标研究较少、研究主体多为教师、以学科视角研究为主的特征。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对于全社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因为观念滞后、资金投入较少等原因出现了办学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系列问题,必须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教师培训、转变社会观念等措施予以解决,以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摘要:教育可以产业化和事业化。弗里德曼反对政府对教育市场的干预,主张消费者对教育的自由选择。针对美国教育事业的弊端,他提出了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办法。但仅从经济自由主义的视角单一地追求经济效率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问题。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依赖于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认识和关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从关注人性需求的伦理角度出发更多体现尊重个性、人性,在伦理关注的基础上探寻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新方法。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6个主城区及周边12个县/区的36所中学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了西部地区城、乡中学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及培训需求之间的差异。在分析了城、乡中学英语教师不同培训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实施差异培训的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艺术高等教育逐渐从殿堂走向社会,从精英教育走大众化教育。由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加上艺术类专业的不断扩招,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要不断加强学生"三观"教育,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有效教学方法,不仅符合课程的性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征,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它分为精选案例,编辑加工案例,组织讨论和教学总结四个环节。在精选案例时,要坚持针对性原则、贴近学生原则、时效性和地域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和难易适中的原则。在实施案例教学时,还要注意把握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关系,案例介绍与案例评价关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等问题。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合理内核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往往与现代教学相关联并恰当融合后,其蕴藏的教育意义能够发挥到最大化。直觉思维,或称直觉体悟思维方式,对于极力培养创新人才的现代教育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传统文化因子之一。而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承载着这一传统文化因子的古诗词,其对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或直觉体悟能力,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可能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有效的可能策略实现能力的培养:重视诵读练习、教师适时启发、加强知识经验的系统性等等。
摘要:后现代课程理论流派众多,其中以美国课程专家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教育界影响最大。后现代课程观具有建构性、对话性和非线性的基本特点,以此审视当前我国语文对话阅读教学,可以发现对话性阅读呈现出内容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对话主体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对话意义的建构性和生成性以及对话过程的交互性和反思性等后现代特征。后现代主义主张对话型语文阅读应使用隐喻、描叙的思维方式,建立平等对话和理解结合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自组织过程,在批判性的阅读中注重反思和回归。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出发,阐述了大学英语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及方法。
摘要:过去式是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语法项目。本文采用语料库这一新的研究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处于不同水平组的中国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的过去时态的错误特征,研究词频对动词过去式习得的影响。
摘要:词汇是外语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对于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来讲,词汇的教和学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记忆大量的单词。实际上,这种效果收效甚微。本文试图从语义学的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一些对词汇教学有用的教学方法。
摘要:重视文学史知识、忽视文本细读是外国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严重弊病。外国文学教学需重视对文本的细读,形成以细读文本为主、文学史教学为辅的科学教学结构。以《包法利夫人》为例,文本细读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采用三种不同的阅读范式:专题研究与文本细读结合;西方文学批评方法与文本细读结合;以关注细节为切入点进行文本细读。
摘要:英语听力是英语学习中一项重要的、基本的技能,是掌握其它语言技能的基础,同时独立学院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方面又有其特殊性。本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对学生听力学习情况做了调查。通过调查,在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理论基础上提出几点英语听力教学的建议,希望对独立学院英语听力教学有所帮助。
摘要:本文调查"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现状,找出问题,研究对策,提出建议,得出结论,探讨培养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英语人才。为给学生创造出最佳的语言学习环境,各高校应该大力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希望研究结果能够对各高校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西昌学院学报编辑部
电话/传真:0834-2580091 E-mail:xcc2580091@163.com
版权所有: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