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有以下标记性:篇章话题转换标记,优势者地位的社会指示项,指令性宣告的形式标记,会话的开端形式标记。四者互相关联,体现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的结合。"好"典型地代表了语言中位于句法与语义外围而具有丰厚语用内涵的话语成分。
摘要: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单位,它通过模仿和复制在人的大脑之间相互传染而进行传播。互文性是语篇的基本特征。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任何语篇都是由引文拼嵌而成,任何语篇都是对其它语篇的吸收和转化。文章审视了模因和互文性的关系,认为模因的传播就是互文性形成的过程,并从模因的角度分析了诗歌中的互文现象,以期读者能认识到模因论对研究诗歌互文性的重要意义。
摘要:概念隐喻认为,人类的语言是隐喻性的,隐喻无所不在。人们倾向于用隐喻的手法来表征抽象的概念因为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隐喻性的,语言的隐喻表述与隐喻概念是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本文试图对中英死亡隐喻语句进行归类、比较,并寻求隐喻性思维的跨文化普遍性。
摘要:《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极为灿烂的华章,它之所以璀璨瑰丽,与其丰富厚蕴的语言运用艺术密不可分。叠词的大量运用是《诗经》的语言特色之一。它不仅体现了灵活多变的语法功能,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诗经》的艺术表现力。本文探讨了《诗经》叠词所具有的较强的艺术功用及其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摘要:唐人张鷟的笔记小说《朝野佥载》,以当时人的身份记录了当时百姓生活的所见所闻,口语性很强,成为研究唐代口语的珍贵语料而受到汉语史研究者重视。这里选取词目的依据是各家辞书或专著未论及的词、词义或已论及但义项不全者;专著或辞书已收录但例证较晚或例证仅限韵文或孤证者,这对汉语词汇史及大型辞书的编撰具有补正作用。
摘要:翻译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理原文中的隐含信息。译者可能明示隐含的意义,也可能对等翻译,但如不考虑原文和译文语境的话,这两种策略都存在风险。关联理论揭示,成功的翻译关键在于原文和译文具有解释相似性,翻译的最高标准是达到受众期望于译者所传达的语境效果,而不是符合具体的翻译范式。本文根据关联理论的启示探讨了翻译隐含信息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摘要:大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学贯中西,治学精深,为一代名师。也是一位个性鲜明、为人天真、幽默风趣的真人。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可见一斑。
摘要:俳谐文学作为文学史上的一种现象,少见专门论述。这固然由于其言辞浅薄,涵义狭窄所致,但研究其文学特殊性,并非毫无价值,俳谐文学作品也是一种有效的表现思想感情的文学方式,其特殊作用难以替代。研究古代文学中的"俳谐"现象,有助于更全面了解古代文学全貌,完善对古代文学体裁、题材、内容等方面的认识。汉代处于俳谐文学承前启后的时期,俳谐文学各种内容与体裁也基本具备,自成一种文学现象。
摘要:李商隐一生经历了三次感情生活的波折,其间对佛教所说的求不得苦、爱别离苦等佛教真谛认识较深。其爱情诗的思想基调与佛教义理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契合,这种契合或许不是非常清晰的,但在精神感悟层面上可谓是相通的。
摘要:安徒生童话中有很多都是悲剧性,如《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论文通过这些童话体现出的悲剧色彩,来解析这些悲剧童话产生的根源,同时对这些悲剧童话的审美特性进行了观照。
摘要:郁达夫提出的"艺术的理想,是赤裸裸的天真"——"不得不写"、"忠于艺术冲动"、"全人格的表现"这一文学创作理论,与中国古典文论如苏东坡的"不择地而出"、李贽的"势不能遏"、袁宏道的"独抒性灵"以及龚自珍的"诗人合一"有一脉相承的关系.郁达夫对苏轼、李贽、袁宏道、龚自珍等人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弘扬,对于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摘要:作为西晋文坛领袖,张华的文学成就不只表现在其文学实践上,也表现在其文学观念上。他提出了"先情而后辞"、"尽而有余,久而更新"、忌"芜杂"尚"清省"、肯定文采、重视颐养性情、主张变革创新等一系列观点。这一系列观点有的是对前代文学观念的继承,有的具有开拓创新之功,其在文论史上的价值当予以重视。
摘要:婉儿是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作品《浮城》中的悲剧女性。作品围绕女主人公婉儿的"抗争"展开故事情节,从人性的角度揭示了造成婉儿悲剧的社会原因和"浮城"毁灭的必然性,进而凸现了婉儿形象的悲剧意义。
摘要:四川地理上的封闭性导致四川内外交通都十分困难,但历代四川人以大无畏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轿,开辟了通往川陕陇甘、滇黔、藏区、湖广等处的诸多古道,发挥多方面的历史作用,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四川各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阐释"西化"字面上含义,进而说明其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过程,然后阐明五四"西化"是中国近现代学习西方逐渐深入发展到精神文化层面的结果,最后论及五四"西化"的内容和三个重要特征。
摘要:一事不再理原则是现代刑事审判的一项重要原则,已在许多国家的司法体系中得到了确认。本文试图对一事不再理原则例外进行一番深入细致的探讨,进行重新审视,为将来完善我国刑事再审制度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摘要:我国的农家乐自产生之初就与农村宅基地结上不解之缘,也因此出现农家乐土地与农村宅基地混用的普遍现象,本文对于农家乐是占用还是利用农村宅基地,就其占用农村宅基地进行经营的现象是否合法等问题,从两种用地的区别研究中做出评析,得出农家乐利用农村宅基地发展合理不合法,将农家乐利用农村宅基地合法化并促进农家乐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完全符合我国"十一五"规划目标,笔者因此提出了区别规制的建议。
摘要:外汇管理制度是一国国内金融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外汇政策可以维护国际收支稳定,保护本国金融市场免受国际投机的冲击,但过于严格的外汇管制则被认为是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将会受到WTO法律体系的制约。然而在WTO内,有关的外汇管理规范大多散见于各项协议之中,缺乏统一的体系结构,在实践中往往难以把握。本文即是旨在对WTO框架下的外汇管理规则进行理论上的阐述,以期概括WTO规范对其成员国的具体要求。
摘要: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其成员习得并共同拥有和相互作用、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呈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制度规范的总和,表现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种形态。由于其计划性、专业性、组织性和日益丰富的内涵,学校文化在无形中向儿童传授着价值规范、培养着情感态度、发展着行为技能并进而影响、促进着儿童的社会化。
摘要: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本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人格建构"其实是个体"自我品质"与"自我行为"的不断建构过程,由于个体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的"榜样群体"、"教养方式"、"人格典范"不同,导致了儿童在社会化中所获得的"人格烙印"也就不同。笔者根据长期的跟踪调查与行为研究,将儿童社会化"人格建构"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格烙印"分为:类植物"人格烙印"、类动物"人格烙印"、传统"人格烙印"及理想"人格烙印"。
摘要:本文阐述了心理活动的脑机制及其研究技术的发展过程,从而客观地表达了两种观点:一是,计算机辅助成像技术已成为人类心理活动脑机制研究的新技术;二是,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在大脑皮层都有相应的机能定位,这种机能定位不是绝对的、机械的,而是在整体机能上的动态定位。
摘要:经济是基础,是文化、教育、科技、政治、军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彝族地区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厚葬这种世俗观念已经愈演愈烈,并对当地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试从彝族厚葬习俗的角度来论述民族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和途径。
摘要:"德古"属于一种社会分层,是彝族社会的民族精英,他们不经过选举或任命产生的,而是由其本人的办事能力和威信自然产生的。他们是彝族民间社会主要的纠纷解决人,是彝族民间秩序的维护者。彝族重视家支内部的团结、追求和谐的传统文化是"德古"能调解纠纷决定因素;"德古"是彝族民间自发生长的乡土权威人士,也是调解纠纷的媒介和见证者。了解"德古",对于促进彝族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凉山平坝彝族主要指居住在安宁河流域平坝地区、以种植水稻为生、汉化程度较高的那部分彝族。由于与汉族接触较多,他们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受汉文化的影响也较深。本文主要以喜德大石头和冕宁漫水湾平坝彝族的丧葬习俗为调查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揭示所发生的文化变迁及其影响,并认为:平坝彝族葬俗的变迁并不是单一方面所发生的文化变化,体现出的是文化叠合与文化选择的特质。
摘要:本文拟就彝族古代教育经典《玛牧》所蕴涵的"和谐"精神内容,具体分析其民族特点,继而阐述继承和发扬《玛牧》中的和谐精神及其在当前的重要现实意义。
摘要:生产技能教育是体现凉山彝族社会传统家庭教育的经济功能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教育直接作用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的具体表现。这种技艺传授方式,至今仍为凉山彝族地区乡村农民家庭教育所广泛沿用,成为彝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摘要:传统的彝族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千百年来,理应与男性平等的女性被束缚于男权社会的罗网中,处于被支配,被统治的无权状态。《妈妈的女儿》是一部优秀的彝族民间抒情长诗,通过这一文本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彝族传统社会中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不同、分工不同,在社会中的主导权也不同,而两性平等是人们永远追寻的理想。
摘要:本文通过在美期间的学习考察,在对美国诸多高校的历史和现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资金的筹措和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招生和就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未来发展趋势等课题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力图通过客观的分析比较,既找出了我国高校的差距,更看到我们的优势,进一步坚定了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深入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对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意义作了进一步的认识。论文就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基本概念进行了辨析,强调了当前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大学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二十年的社会实践工作,取得了丰厚的成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变化,加深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才能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摘要: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科,既负载着文化,也传承着文化,其学科特点使之担负起了培养学生审美人格的使命。本文主要从审美人格培养的内核、载体、发展方向去探讨语文教育在其中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语文教育中审美人格培养的显性途径和隐性途径,将语文教育与审美人格的培养二者贯穿起来,促进学生审美人格的构建和发展。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语文教学,在教改中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促使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古代文学教学必须同中小学语文教学接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对合格中小学师资的要求。
摘要:由于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现行教育中传统道德教育的缺失、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等原因,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几点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思路和方法。
摘要: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促进经济和教育的协调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加快发展我州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了一些探讨和思考,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摘要:公共管理是现代政府治理的新模式,强调公众的参与是推动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公众参与的制度建立,程序规范,公众主人翁意识以及社会中介组织培育三个方面提出健全机制的构想;并对建设公众参与机制的社会环境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摘要:本文就高校应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宣传思想工作,怎样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进行了论述.
摘要: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贫富悬殊的差距日显,加上就业市场唯"智"是取,重"智"轻德,使得许多当代学生道德缺失。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提出了学校应该开展"三心"教育的思路。
摘要:新时期高校<秘书学>教学,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秘书人才.
摘要: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全国进行,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本文从"教"和"学"两方面分析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扼要地阐述了读与听、说、写、译的关系,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论述了实用性英语教学及这一理念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近些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了上到教育部,下到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着大学英语课程变革的压力,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是引人注目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阐释支配多媒体教学的工具理性,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几个角度,结合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和教学改革的一点经验,说明多媒体手段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以及英语教师的发展。
摘要: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探讨当代大学教师应扮演的角色:策划、指导者;监控、评估者;促进、帮助者;反思、研究者;资源利用者和心理医生。
摘要:赵先明,男,汉族,1964年生,四川南充市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现任西昌学院成教院副院长、教授、院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凉山彝族自治州藏学会常务理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会员等职。
摘要:中国古代有丰富的标点符号,对于辅助表意及阅读理解文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有关古代标点符号的研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管锡华教授多年积累,撰写的30余万字的专著《中国古代标点符号发展史》,填补了中国古代标点符号发展史研究的一项空白。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西昌学院学报编辑部
电话/传真:0834-2580091 E-mail:xcc2580091@163.com
版权所有: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