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文科”视域下,探究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理论逻辑、实践困境与推进策略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教学数字化转型内涵进行了解析,从理念驱动、目标引领、数据辅助、平台赋能、模式规范五个方面全面分析了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理论逻辑。从教师理念、教学组织、师生互动、学生能动性、育人功能、技术与实践的适用性、批判思维与数据思维的培养度,以及数据整合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经济学教学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平台、数据对接、育人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给出了高校经济学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策略。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正经历深刻变革,其中“新文科”的提出为传统文科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文科强调跨学科融合和创新,旨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一门连接社会科学与实证研究的重要学科,教学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课题。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代学生对多样化、互动性和即时性学习的需求。数字化转型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学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利用在线资源、虚拟现实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使抽象的经济学理论更为形象化和可操作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另一方面,通过对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可以为高校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帮助教师在数字化教学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在“新文科”背景下探讨经济学教学的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不仅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还为高校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策略。通过对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可以探索出一条既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又切合经济学特点的教学改革路径,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经济学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数字化转型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工具,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管理的全面变
教学的数字化转型由浅至深大致可划分为,基础阶段、提升阶段、深化阶段以及创新阶
“新文科”的提出对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与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旨在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新文科”强调跨学科融合,要求经济学课程不仅关注传统的经济理论,还需引入社会学、心理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视角。这种跨学科的视野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经济现象及其背后的社会影响,从而增强他们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字化转型是“新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经济学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例如,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数字化教材,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增强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

图1 “新文科”视域下基于数字化转型的教学设计
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且多层次的改革,需要以数字技术为媒介,统筹教学与学习、师生之间的诸多内在关系。其转型过程涵盖理念、目标、数据、技术、平台、模式等多个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的通力配合与协调,实现教学的全面转型(见

图2 高校经济学教学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架构
“以理念为根本,驱动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数字化转型”强调在推进教学数字化的过程中,理念创新是首要且核心的驱动力。首先,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数字化转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这一转变要求高校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进行深刻变革,以更好地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其次,跨学科融合的理念是经济学教学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
“以目标为方向,引领高校经济学教学数字化转型”强调通过明确具体的教育目标来推动和指导教学改革的进程。首先,高校经济学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应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首要目标。在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学生需要掌握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技能,并具备分析复杂经济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因此,数字化转型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引入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和大数据分析工具,高校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更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知识。同时,利用数字化平台的反馈功能,教师可以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其学习过程中获得最佳支持和指
首先,数据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够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提供精准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在数字化平台上,学生的学习路径、时间投入、测试成绩等数据都可以被实时记录和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识别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知识盲点,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
首先,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平台,如在线学习系统、虚拟实验室、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教学软件等。这些技术工具能够支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创造更加生动和互动的课堂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其次,技术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开放。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高校可以整合和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得不同地域和背景的学生能够平等地获取高质量的学习材料,促进教育公平。同时,技术还支持灵活的学习模式,如混合式学习和翻转课堂,打破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安排学习进
首先,在线学习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教学与学习渠道。通过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发布课程资料、开展在线讨论、布置和批改作业,而学生则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学习资源、提交作业、进行自我测评,从而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其次,教学管理平台通过集成化的功能,帮助高校实现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通过大数据分析,这些平台可以为教师提供详细的学生学习行为和成绩数据,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最后,虚拟实验平台为经济学教学提供了模拟真实经济环境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经济模型的构建和实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种实践性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获得更深入的学习体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是确保转型顺利进行的关键。首先,混合式学习模式结合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方式,能够灵活应对不同学习需求和情境,通过线上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同时在课堂上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实践操作,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教学的灵活性,又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其次,翻转课堂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顺序颠倒,学生在课外通过在线资源自学基础知识,课堂时间则用于深入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模式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的优势,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实际应用和个性化指导上,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最后,项目式学习和情境模拟模式为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实践导向的结构,通过实际项目和模拟经济环境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高校经济学的数字化转型需要统筹教师与学生、教学与育人之间的关系,并根据高校经济学教学的实际条件及师生的具体情况,合理有效地推进数字化转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理念转变滞后,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有待提升”是当前高校经济学教学数字化转型中所面临的一个显著问题。虽然数字技术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囿于传统教学理念。仍有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依赖讲授式教学,未能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这种理念的滞后使得教师难以有效地将现代技术融入教学过程,限制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部分教师的保守态度和对新技术的抵触情绪阻碍了数字化教学的推进,使得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无法及时更新和适应新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有待提升。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讲解。而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生往往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数字化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利用在线资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但许多学生在面对数字化学习平台时仍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和自律性。这种缺乏主动意识的现状导致学习效果的参差不齐,影响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的学习体验和成果。
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通常以固定的课堂讲授为主,强调教师的单向知识传递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这种模式导致了教学过程的固化和形式化。在这种固定教学模式下,课堂互动往往受限,教师作为信息的主要传递者,缺乏对学生参与度和反馈的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局限于课前讲解和课后答疑,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不仅削弱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还降低了课堂的活跃度。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很难根据学生的即时反馈和学习需求进行灵活调整,难以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并且,学生往往感到与教师之间的联系疏远,缺乏足够的参与感和互动机会。教师的单向讲授和学生的被动听讲,导致了师生互动的疏离,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虽然技术提供了更多的互动工具和平台,如在线讨论区、实时反馈系统和虚拟课堂等,但仍有部分教师尚未充分利用这些工具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较少,难以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因此,推动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和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与质量,是当前经济学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创新教学组织结构,鼓励互动和参与,可以有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虽然数字化技术和教育理念的进步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探索新方法的动力。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对新兴技术和教学策略的接受度不高,教学方法多停留在单一的讲授,未能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创新。教学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调,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吸引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高。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的机会。面对枯燥的课程内容和单调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自我驱动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激发。此外,教师的创新能力不足也意味着课堂上难以实施有效的个性化教学和灵活调整策略,无法及时响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这使得教学过程变得僵化,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乏味和挫败,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和整体学习体验。
在经济学教学中,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传统的经济学课程往往侧重于抽象的理论和模型,而忽视了对实际经济现象和动态变化的深入分析。这种理论与现实的不均衡发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模式通常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课程内容多围绕经典理论和模型展开,而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对较少。尽管这些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但缺乏与现实经济环境的结合,使得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经济问题时,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
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学科,其复杂的数学推导和数据分析难以通过传统教学形式完全呈现。虽然在线工具如数据可视化、仿真软件和大数据分析技术逐步进入课堂,但这些技术并未完全整合到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导致学生往往只停留在概念理解层面,而缺乏实际的应用能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模式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革,学生通过软件完成的分析仍可能缺乏对底层经济原理的理解。这表明,单纯将数字化工具引入课堂并不足以解决经济学教学中的实践脱节问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崛起,市场对具备数据分析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经济学人才需求激增。然而,数字化教学往往重视工具使用而忽视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容易陷入“工具导向”的学习模式,缺乏对经济现象的独立思考和对数据背后逻辑的理解。一些学者指出,经济学教学应从“技术为先”转向“思维为先”。研究显示,依赖于现有的数字工具,学生往往专注于得出结果,而不关心计算的过程和假设的合理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数字化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其核心在于通过技术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优化教学过程。首先,数字化教学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兴趣偏好。这种个性化的数据分析有助于教师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资源和建议,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数字化技术使得互动式学习成为可能。通过在线平台,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同学实时交流,分享学习心得,甚至参与虚拟实验和在线讨论。这种互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经济学中的抽象概念可以通过可视化手段更直观地展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杂的理
创建智能互动教学平台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路径。传统经济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智能教学平台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深度与广度的有机结合。“深入教”强调的是教师对经济学理论的深度解析和应用。教师不仅要教授基础理论,还需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智能教学平台能够支持教师以多媒体、互动式的方式展示复杂的经济模型和真实的经济数据,通过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背后的逻辑与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平台进行在线讨论和反馈,增强学生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全面学”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掌握经济学的多元视角,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贸易、行为经济学等多个领域。智能教学平台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视频讲座、在线课程、案例分析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深度学习和自主探究。同时,平台的推荐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历史和偏好,智能推送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智能教学平台的另一大优势是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绩,教师可以获取详细的学习分析报告,识别学生的强项和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这种反馈机制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改进,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提升他们的学习效
教师与数字技术的互补短板,可以有效实现人机协同育人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首先,教师在经济学教学中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和批判性思考的培养者。传统教学模式受限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数字技术的引入能够弥补教师在教学资源和互动性方面的不足。通过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虚拟模拟和数据分析工具,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此外,数字技术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理解情况,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人机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也要求教师与数字技术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教师需要主动学习和掌握新技术,以更好地设计和组织课程。同时,教育机构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有效整合数字技术。这种互补关系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教师与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经济学教学能够实现更加灵活、高效的育人模式。这种人机协同的方式,不仅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也为培养适应未来经济社会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今的数字化环境中,高校经济学教学的对接需要多方位的改革,增强数据驱动的课程设计,经济学教学应将真实世界中的数据作为基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频繁接触和分析大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现代工具,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理论结合的思维。此外,还要增强学生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具体而言,通过增强互动性和模拟环境,将在线教学与仿真技术结合,让学生通过虚拟经济环境进行政策模拟、风险评估等,从而加深对经济理论的理解。最后,通过模块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特别是利用数字化平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应其需求的学习路径,确保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需求进行经济学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学习。
在“新文科”视域下,高校经济学专业的教学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工具,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互动,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融入经济学课程中,增强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跨学科的融合是新文科背景下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将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教师通过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教学的要求,并有效利用各种数字工具和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包括技术的普及、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以及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等问题需要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建立起协同发展的机制,以确保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杜艳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在线教学:变革、风险与路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23):27-34. [百度学术]
陈永堂,艾兴.数字化时代课堂教学的内涵厘定、时空演变与形态创新[J].教学与管理,2024(21):1-5. [百度学术]
黄荣怀,虎莹,刘梦彧,等.迈向数字时代教学变革的基本理论:数字教学法[J].电化教育研究,2024,45(6):14-22+33. [百度学术]
陈浪城,胡素香,林烈青,等.智慧教学环境赋能数字化转型:现实诉求、实践困境及路径选择[J].高教探索,2023(6):41-47+68. [百度学术]
陈超,宋金庄,刘硕,等.高校体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理论逻辑、实践困境与推进策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4,46(3):114-118. [百度学术]
王莹.数字化时代高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J].江苏高教,2019(9):72-77. [百度学术]
刘志军,刘美辰,肖磊.数字化时代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第十四届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0):125-127. [百度学术]
张焱.数字化时代高校如何培养人才?——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24,34(7):61-69. [百度学术]
章伟.数据育人:智慧教育赋能评价改革的区域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4(7):108. [百度学术]
王凯.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评《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及其信息化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24(7):133. [百度学术]
董辉,刘许,周鑫玥,等.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概念、框架与发展策略[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4):79-87. [百度学术]
杜恒波,许多.新文科背景下工商管理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24,38(4):108-116. [百度学术]
周文,臧雪伊,向冠春.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路径探索——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经济学”实验班为例[J].中国考试,2024(7):44-52. [百度学术]
郭爽.新文科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1(23):70-72. [百度学术]
SMITH J.Digital tools in economics education: a critical review[J].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21,52(3):12-25. [百度学术]
JOHNSON R,ALLEN P."Rethinking economics teaching in the age of AI[J]. Economics & Education,2020,39(2):33-45. [百度学术]
CHEN L,DAVIS G.Integrating big data into economic curriculum[J]. Economics and Data Science,2022,8(1):47-63.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