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村新型社区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标志和缩影,建立社区治理体系、提高社区现代化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新任务。新乡贤是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的新型主体,具有品德至上、贤达众归、效能拓展等时代特征。因宣传引导不足,治理赋能不够,方法创新缺乏,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等原因,目前参与社区治理尚处于自发、零星、盲目的状态,作用发挥极不充分。结合新时代社区治理的目标和任务,应对新乡贤进行有效激能、增能、理能、赋能和督能,让新乡贤全程、全域、全覆盖嵌入农村新型社区治理之中,以加快社区城镇化进程,实现社区高质量发展。
农村新型社区治
农村新型社区是我国脱贫攻坚战期间最大的惠民工程,不仅让建档立卡户的群众迁入住安全漂亮的新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因此发生了历史性蜕变,但由于工程投资巨大、安置点众多、安置规模空前,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十分严峻,尤其是多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必须聚焦好、研究好、解决好。从后续治理的角度上讲,虽在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之下,社区的治理体系渐趋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但移民要真正实现从“山头”到“城(镇)头(边)”、从“农民”到“居民”、从“分散”到“集中”的生活、生计、文化、交往等功能要素的转换,有效嵌入社区生产、生活面临的制约因素还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短板是在多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治
习近
品德至上。万般情谊德为高,美德比智慧和能力都更为重要。新时代的乡贤除具有出众的才识和“望极天涯不见家”“羁人又动望乡情”的念乡情怀之外,更加注重的是其至上的品德。新乡贤通过自身的情操和才能不仅在经济起到“领头羊”作用,更重要的是担当文化上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投身到助力产业发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事业中去。
贤达众归。“世上再美的风景,都不及回家的那段路”,贤达众归是新乡贤的另一个重要的时代特
效能拓展。新时代乡贤有资财、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拥有更为丰富的时代价值内涵,有更高的政治站位,具有现代的科学知识、强硬的职业技能和全新的文化视野,能全方位影响或者助力农村新型社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上的 “排头兵”,更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引领者,乡村治理的推动者,新文化、新观念、新思想、新技能的传播者,生态文明建设的守护者,在深化社区的自治实践、法治建设、德治水平等方面发挥更深、更全面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农村新型社区“脱胎”于深度贫困地区,现阶段社区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还相对滞后,对政府仍然较高的依赖,加上社区居民具有高度类同聚居性、返乡劳作远距性、生活习俗的乡土性、交往融入的阶段性区隔、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性、矛盾调解的习惯化、兜底人群的复杂性等众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决定新乡贤参与农村新型社区治理必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2021年4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从乡村社会的发展进程上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镇化建设的强势推进,城市的基础设施、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等都远优于乡村,就业机会也远多于乡村,一方面因升学、参军、公务员录用等原因,乡村优质人才不断流向城市;另一方面从农村新型社区的现实情况看,因安置地与迁出地距离普遍较远,“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大多数移民已不具备返乡劳作的条件,“家门口”就业极不理想,出于生计的压力和利益的驱使,不少能工巧匠有流向城市或其他发达地区之势,导致包括新乡贤在内乡土人才流失,社区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居民原子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从参与农村新型社区治理乡贤结构上看,尽管参与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的新乡贤尽管有类型多样的发展态势,但目前还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的“财富精英”,教育、文化、科技贤能对社区的贡献还非常薄弱,结构性失衡现象突出。
2018年中央一号文
根据新乡贤的时代特征和现阶段参与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目标和任务,应对新乡贤进行有效激能、增能、理能、赋能和督能,让新乡贤全程、全域、全覆盖嵌入农村新型社区治理之中,以推进社区城镇化进程,实现社区高质量发展。
农村新型社区无论是在安置过程中还是后续治理,均表现出对政府的高度依赖。目前新乡贤归故热情不够,参与社区治理的事务不多、措施不力,甚至边缘化趋势突出,一个重要原因对其参与社区治理作用宣传不够、引导治理的措施缺失。不少能人志士虽有念乡情结,但因体制机制等问题,愿意返乡的不多,而真正家乡投身建设的就更少。为了打好亲情牌、乡情牌,激发乡贤参与社区治理,一要“颂”贤,以乡愁为纽带,通过各种媒体及社区宣传阵地(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村志、族谱、新乡贤馆、“乡贤榜”“乡贤墙”等)宣介新乡贤事迹、讲述新乡贤故事,提高社区居民对新乡贤的认同感和乡情感。二要“汇”贤,通过建立乡贤数据库、成立乡贤理事会、举办乡贤联谊会等举措,挖掘、汇聚乡贤资源,提供紧紧相拥、至情至爱、用心至上的交流平台,以发挥乡贤群体功能效应,让乡村贤达拥有浓厚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三要“树”贤,通过开展“最美新乡贤”“新乡贤之星”“乡村能人”等荣誉评选活动,树立能人新标杆,激发新乡贤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构建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发力的有效治理体系是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根据农村新型社区的现状,在健全社区治理体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时,既要发挥“机体”(党和政府)的引领和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利用“机翼”(各类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新乡贤)的协同参与作用。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党的十九大报
根据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结合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应探索实施“新乡贤+”的新模式,赋能新乡贤投身社区治理,全面助力社区振兴。
产业发展事关乡村振兴全局,是振兴社区的根本之策。目前,因农村新型社区离迁出地较远,大部分搬迁居民失去传统种养的基本条件,成为“失地农民”,“人口与资源倒挂”问题十分突出。根据目前社区产业发展实际,一是利用新乡贤先进理念优势。充分发挥新乡贤在农村新型智库中作用,促进新乡贤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理念,为农村新型社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二是利用新乡贤的产业技术优势。发挥新乡贤中的专家学者、能工巧匠的作用,解决社区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提升社区居民的劳动技能水平。三是利用“致富精英”的财力优势。通过直接投资、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等,让新乡贤为社区产业发展提供产业资金支持。
尽管农村新型社区安置的人口众多,但因城市经济的虹吸效应,使社区青壮劳动力和能人志士不断流向城市。为解决日益呈现的社区“空心化”问题,须赋能新乡贤参与社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用”贤,按照锻长板、补短板的人才建设思路,用好现有新乡贤的人才资源,盘活社区的人才存量,有效弥补社区振兴中的人才短板。二是 “聚”贤,利用新乡贤口碑好、威望高和具有人熟、地熟、乡情熟的人缘和地缘优势,鼓励其招贤纳士,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助力社区治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乡贤参与社区文化共同体意识培育时,一是要为新乡贤传承文化赋能。根据新乡贤对社区的人文情怀,以亲情乡情为纽带,鼓励支持新乡贤通过打造“乡愁馆”或者“展览馆”,展示搬迁群众的民俗产品、精神文化和农耕文化等,以保留历史文化记忆;鼓励支持新乡贤挖掘民间传统特色工艺,开发文化工艺品,多渠道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支持新乡贤开展培训民间艺术人才,支持传承民族手工艺,培养更多的民间工匠人才。二是为新乡贤创新社区文化赋能。根据社区乡土文化浓的实际,鼓励支持新乡贤开展文化共同体专题活动、参与建设民俗坝子、举办民族习惯法的法治化活动等,以创新民族文化形式、丰富文化内涵。三是为摒弃文化陋习赋能。农村新型社区“脱胎”于贫困地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财富,是增进居民福祉的优先领域”。为发挥新乡贤在农村新型社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一是为新乡贤带头树立社区绿色发展理念赋能。农村新型社区居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环保意识较淡薄。新乡贤作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贤达,根据自身拥有的新生态理念,并通过自身实际行动帮助社区居民提升生态文明素养,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二是为新乡贤带头践行绿色发展赋能。可通过鼓励支持新乡贤捐资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减污减排、生态旅游等,改善社区生态环境,不断强化社区生态环境建设。三是为新乡贤能动实施生态民约赋能。新乡贤可以通过以身作则,帮助社区居民自觉遵守有关生态文明的社规民约,将绿色发展理念植入日常生产生活中,让居民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生活习
目前农村新型社区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比如:党委(支部)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监督委员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一些社区还配有楼长进行楼栋管理,选有网格员进行网格管理,但新乡贤助力社区的组织建设还十分薄
新乡贤作为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的新型主体,应该发挥自身的品德、智慧、影响和效能,积极参与社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为社区的和谐、稳定、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为此,我们应该从宣传引导、治理赋能、方法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对新乡贤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支持、激励和监督,让新乡贤成为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的生力军和领导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新型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推动农村新型社区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夏苗苗,李增元.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的社会力量参与[J].决策与信息,2020(7):37-44. [百度学术]
廉成.新乡贤文化与基层治理研究——以佛山为例[J].法制博览,2019(22):1-4. [百度学术]
发挥新乡贤的有益力量[EB/OL].(2018-06-15)[2023-08-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3303749720491421&wfr=spider&for=pc. [百度学术]
周金强.场域视角下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的运作机制及优化路径——基于皖西黄村的案例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2):17-24+30. [百度学术]
梁丽芝,刘姗.从嵌入到融入:新乡贤返乡治村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进路[J].理论探讨,2023(6):40-47. [百度学术]
陈柳.浙江"乡贤回农村"主要做法及对策.现代农村科[J].2023(11):6-7. [百度学术]
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EB/OL].(2023-01-28)[2023-08-20].https://www.gov.cn/xinwen/2023-01/28/content_5738973.htm. [百度学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EB/OL].(2021-07-11)[2023-08-20].https://www.gov.cn/xinwen/2021-07/11/content_5624201.htm. [百度学术]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EB/OL].(2018-02-05)[2023-08-20].http://www.yiyang.gov.cn/xxgkpt/625/13606/13614/content_369294.html. [百度学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09-26)[2023-08-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2720415836097334&wfr=spider&for=pc. [百度学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EB/OL].(2021-04-28)[2023-08-22].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27681.htm. [百度学术]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文字实录)[EB/OL].(2017-10-18)[2023-08-25].http://www.locpg.gov.cn/zt/2017-10/18/c_129726696.htm. [百度学术]
张勉.法律视角下桂东南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模式探究[J].农业经济,2019(6):33-35. [百度学术]
林冰洁,闫静.嵌入视角下新乡贤参与乡村移风易俗的创新路径研究.现代农业研究[J].2023(10):47-51. [百度学术]
韩芳. 郭丽彦.新乡贤参与文明乡风建设的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9):47-52. [百度学术]
兰世惠.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与路径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23(4):42-46. [百度学术]
孙健,何紫菱.新时代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逻辑理路及文化向度[J].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5):12-20. [百度学术]
曾祥明,温思霞.乡村振兴中新乡贤的价值及其实现[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62-67. [百度学术]
尹训洋.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治理的功能再生与制度建构——基于贵州省D县新乡贤组织的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23(1):105-112. [百度学术]
坚持绿色发展 引领乡村生态振兴[EB/OL].(2019-07-29)[2023-08-20].http://journal.crnews.net/ncgztxcs/2019/dswq/snlt/928987_20190729105925.html.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