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路径探析  PDF

  • 唐蕾
  • 陈英
  • 杨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中图分类号: D239-4G41

最近更新:2023-07-06

DOI:10.16104/j.issn.1673-1883.2023.01.008

  • 全文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EN
目录contents

摘要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全面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路径。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融合,对大中小学协同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仍存在教学目标层次性不明、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够和评价体系多元化不足的问题。针对此,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要从分层界定育人目标,构建教学目标一体化;系统整合党史资源,构建教学内容一体化;培养党史教育专门人才,构建教师队伍一体化;多元评价教育成果,构建教学评价一体化等子系统入手,推动青少年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明确要求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持续深化所有思政课必修课中“四史”学习教育相关内容的有机融

1。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强调要“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2。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全面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路径。

当前,教育界与学术界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展开积极探索,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原则与路径上,不同程度缺乏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探索与分析。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状况如何、有何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是深入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亟待解答的问题。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价值意蕴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各个层面都具有重要价值意蕴。在党和国家层面,有利于为党和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党史学习教育层面,有利于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在思政课层面,有利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细落实。

(一) 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且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

3党史学习教育不仅在于对青少年传播党史知识,需要注重党史学习教育的知识性与科学性;而且在于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使青少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需要注重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性与政治性。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从少年儿童抓起,用党的生动故事感动青少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少年、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少年,在少年儿童的心中根植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使得青少年从小在政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认同“中国共产党能”,从而将青少年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中国梦贡献青春伟力、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二) 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4推动党史常态化学习教育,需要通过制度化加以保5。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党和国家已经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实到制度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意见与办法,并且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还明确指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通过系统设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教材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等,形成大学、中学、小学层层负责、联动互通的工作格局,将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和课程中去,使得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少年中制度化开展、体系化建构、分类化设计成为可能,从而在青少年中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三) 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不仅对党史学习教育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意义重大。思政课的理论品格并非诞生、存在于思想的真空,而是来源于历史和现实,是在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背景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6。首先,党史学习教育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等为依托可以为思政课的理论内涵提供历史佐证,更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讲清楚讲明白,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打好理论底色。其次,党史内容博大精深,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以丰富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内容和内涵体系,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政治性与思想性,打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容底色。“理论”和“内容”两手抓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有利抓手,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程。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一个系统有机整体,组成要素包括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客体和教学评价等。党史学习教育要有效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就要从大中小学思政课基本要素入手,实现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的系统衔接性、层次递进性和螺旋上升性。当前,党史学习教育已经在大中小学各阶段思政课中有所开展,但是由于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是新举措,尚处于初步推进阶段,距离全面“一体化”推进还存在差距与问题。

(一) 教学目标层次性不明

教育目标是对教育活动开展所达到效果的要求,也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方向指

7。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要顺利开展,必须要构建起分段衔接、层次递进、螺旋上升的党史学习教育目标一体化框架体系,以目标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中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系统衔接和整体联动。从目前状况分析,当前党史学习教育在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过程中还存在教学目标层次性不明的问题,影响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进程与效果。主要体现在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和需要,缺少学龄差异、递进衔接的学段目标的考虑,影响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教育为例,由于缺少学段目标的清晰指引,不少思政课教师理所当然认为小学应该讲授集体主义、中学讲授爱国主义、大学才讲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8,割裂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又如小学阶段由于缺少学段目标的清晰指引,党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上存在提供的党史资源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吻合的现9。在高中阶段也存在类似情况,高中思政课中党史素材的运用较少考虑党史素材与学生认知特点的契10。长此以往,势必造成青少年学生在党史知识链和正确党史观形成上的断裂,无法实现大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连续性与衔接性的要求。

(二) 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

党史内容博大精深、场景宏大,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在课堂中讲授。“党史教育资源对学什么、教什么起到直接决定作用,对党史教育的实际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11。因此,要根据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思想道德发展水平状况对党史教育资源和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设计,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但是当前党史学习教育在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过程中还存在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党史教育内容的分散化和简单重复两个方面,影响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一方面,党史内容分散化影响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系统性。小学、中学、大学都存在党史内容分散化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大中小学没有开设单独的党史教育课程,党史内容分散在不同的课程当中,如思政课、语文课、历史课等。由于课程之间各成体系、缺乏整体规划,教师之间缺乏交流等问题,使得党史教育内容无法有效衔接、不成体系和系统。另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中存在相同的党史知识、内容反复出现的现象。如大学阶段思政必修课“纲要课”和“毛概课”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存在较多重复。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上党史教育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知识模块,并且党史内容博大精深,思政课受时空限制、教材受篇幅限制能体现的党史内容有限。党史内容的简单重复是对有限的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浪费。“金玉良言不能再三重复,否则就会成为陈词滥调

12,对同一内容的反复讲授还容易使学生对重复讲授的部分失去兴趣,影响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三) 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够

“人才是第一资源”,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和师德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

13。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专门的党史教育人才,党史教育专门人才既要熟知“党史”,也要深谙“教育”,“党史”和“教育”专业知识缺一不可,这是办好大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的人才前提。但是当前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够,体现在缺乏党史教育专门师资和思政课教师党史专业知识和水平有待提高。

一方面,大中小学中缺少“党史”+“教育”专业教师,当前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主要由思政课教师承担。专业师资的匮乏使得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受到制约。另一方面,承担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主要任务的思政课教师党史知识和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思政课教师多数主修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

14。由于思政课教师的个人能力、党史专业素养的限制,多数思政课教师对党史知识掌握不全、对党史理论理解不深、对党史脉络把握不清。有研究调查显示,以高中为例仅有 22.3%的高中思政课教师认为自己具备扎实的党史知10,数量还不过半。同时,思政课教师的党史和理论素养不足还会导致“书本教育”“结论教育”的出现。“书本教育”是指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只使用教科书开展教学,只讲书上有的,缺乏对时事政治和现实材料的关注。“结论教育”是指只讲书本中有的结论,不讲“为什么”和“怎么办”,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而使党史学习教育流于形式,影响党史学习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的系统融入。

(四) 评价体系多元化不足

教学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

15。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评价体系多元化不足,影响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评价方式、教学评价主体和教学评价客体的单一。

其一,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检验主要还是以“考试”为主,使得较多青少年学习党史是为了“应对考试”,对“考点”熟悉、死背,对“非考点”忽略不

16。“考试”使党史成为了学生口中可以流利背诵的知识点,高分就意味着“掌握”。但是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还是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走脑更要“走心”。以分数论成绩的考试,不同程度忽视了党史对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其二,评价主体单一,评价主导权掌握在思政课任课教师手中。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党史学习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青少年正确思想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和动态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共同努力和监督,仅仅以思政课任课教师为评价主体是片面的和不科学的,难以发挥教学评价以评促学的作用。其三,评价客体单一。现阶段党史教育学习效果评价主要以课堂中教授的党史知识掌握情况为主,不同程度忽视对课外和校外社会实践的评价。党史学习教育落脚点在于学史力17,对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评价过程中注重党史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实践能力进行考察,发挥学史力行、学以致用的作用。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路径

针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构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评价等子系统的一体化入手,多措并举、协同推进,使党史学习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落细落小落实,取得更大成效。

(一) 分层界定育人目标,实现大中小党史学习教育的教学目标一体化建设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制定“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段内的教学目标”,构建起分段衔接、层次递进、螺旋上升的教学目标一体化框架体系,以目标引领大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的整体联动。

第一,总目标高屋建瓴,由教育部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史学习教育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通过学习党史弄清楚当今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自己所应担负的历史责任,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时代新

1。总目标是大中小学各阶段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共同的核心目标,学段目标和学段内的教学目标都要依据核心目标确立。

第二,学段目标在总目标的宏观指导和统筹规划下确立,要求实求真具有合理性,螺旋上升具有梯度性。每一学段的党史学习教育目标要保持在青少年能够接受的水平之内,同时适当向后一学段延伸,实现前一学段的输出是后一学段输入的基础,后一学段的输入是前一学段的深化。具体到大中小学各个学段而言:在小学阶段注重使学生知史悟情,启蒙学生对党的道德情感;初中和高中阶段引导学生明史通义,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大学阶段强调学生信史笃行,使学生践行历史主人翁意

8

第三,学段内各年级党史学习教育目标要在学段目标的基础上加以细化。小学一年级和小学六年级青少年学生年龄跨度较大,教学目标不能一概而论,其他阶段也是如此。

(二) 系统整合党史资源,实现大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的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

教学内容是对教学目标的生动呈现,关系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式发展。系统整合党史教育资源,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的合理化构建,是实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大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教学内容设计要依据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思想道德发展水平统筹规划设计适合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层次青少年学生的党史教育内容。人的思维认知能力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

18。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因此针对小学阶段的党史教育内容应该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党史故事为主,通过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等党史故事,让小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有初步的了解,使红色基因在小学生的心中萌芽,启蒙学生的道德情感。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认知过程不断发展完善,但主要还是依靠经验。因此针对初中阶段的党史教育要增加体验式内容,适当加入理论与分析,让学生通过开动脑筋参与进党史教学中,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学生认知能力不断完善,思维能力不断成熟,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尚未完成。因此针对高中阶段的党史教育要加大对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事件、会议、人物的评述内容,引导学生由衷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发展与推理归纳能力提升,因此大学阶段的党史教育内容重在体现党史的思辨性和理论性,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层面上升理性认识层面,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之所以然,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

另一方面,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以内容为载体,同时要将教材建设作为核心环节。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文本依据,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基础性工

19。首先,统编现有教材,在横向上加强思政课与语文课、历史课等课程教材编写部门的沟通,合理安排各课程党史教育内容,提高党史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聚合性;在纵向上加强各学段思政课教材编写部门的协作,特别是大学与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编写部门的沟通,形成有效的合作互动机制,降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中党史教育内容的简单重复,加强各学段教材党史内容的顺承性和连接性。其次,整合党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专家学者,发挥各领域专家学者合力,出版专门的大中小学党史教育通用教材。同时,鼓励各地方相关部门和学校结合当地红色资源发挥地方红色资源优势编写选修课党史教材和校本教材。对于已经出版的地方和校本党史教育课程教材,党和国家要对其科学性和准确性进行审视与考察,将优秀的党史教育课程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进行归纳与整理,将其推广到全国。形成类别互通、统一性和层次性凸显的一体化教材体系。

(三) 培养党史教育人才,实现大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的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

20。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关键也在教师,“教师承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20,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第一,要加快培养党史教育专门人才。依托高校的平台和资源优势,优化党史专业设置、扩大党史专业招生规模,培养 “党史+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充实党史教育专门人才储备,为大中小学输送优质教师资源。

第二,教育者先受教,要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党史水平与素质。由于当前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主要由思政课教师承担,大学、中学、小学各阶段思政课教师都要强化自身的党史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党史素质、加强自身党性锻炼,实现教育者先受教,提高自身讲好党史故事与知识的本领,更好将党史教育融入日常课程中。思政课教师还要主动“作为”,发挥引领作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主渠道思政课的教师,各阶段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思政课教师内部的沟通与合作,在纵向上实现思政课层面的大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一体化。同时,在同一学段内还要加强思政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的沟通与协作,如小学阶段主要要加强与语文课、历史课教师的协作,横向推动大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一体化。

第三,相关部门要为教师队伍的沟通协作提供合作交流平台,分级逐渐建立起大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教师队伍一体化合作机制。交流沟通可以使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不同地区思政课教师之间实现信息互通。首先,各地方院校要为本校教师提供党史教育交流平台,使得本校年级与年级、课程与课程教师沟通合作顺畅。其次,省级教育部门要搭建省级党史教育交流平台,整合省内党史学习教育资源,使得大中小学教师能更好发挥地方红色资源和优势。然后,教育部要积极提供和搭建供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教师使用的党史教育互动与合作平台,如利用互联网建设相关网站或App供大中小学教师使用,再如利用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开展全国性大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会和研讨交流会,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教师的互通互学。从而逐渐建立起层级递进的协同对话机制和备课制度体系,推动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交流合作,由点到线再到面实现大中小学党史教育教师的资源互补与信息沟通,构建大中小学党史教育教师队伍一体化。

(四) 多元评价教育成果,实现大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的教学评价一体化建设

教学评价一体化是推进大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一体化的关键举措,是提高教学质量、判断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还是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因此不能只采用单一的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应该开展多主体评价、多方式评价,建设多元化的复合型评价体系。

第一,强化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协同性。要将对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息息相关的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家长、同学、学生本人等作为评价主体纳入评价体系,打破过去以教师为单一评价主体的弊端,提高党史学习教育评价的综合性。

第二,将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落脚点在于学史力行,因此只注重课内和校内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学生在课外和校外的学习与实践一同纳入评价系统,构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协同评价体系。

第三,构建“1+n”的评价模式,“1”是指大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评价可以以“考试”为主,这一主要的评价方式贯穿大中小学党史教育全过程,保障党史学习教育在大中小学各阶段中顺承过渡和衔接;“n”是指在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同时要辅之以其他评价方式,如撰写党史学习心得、讲一个党史故事、为班级做一件实事等,加强过程性评价。各阶段党史学习教育的辅助性评价的具体方式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构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发展水平的多元评价方法,实现教育评价的多样化,突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推动教学评价一体化落实还要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一体化学生成长数据平台,全面记录和追踪每位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水平、学习情况、成长经历等。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从思想上立志听党话、跟党走,从行动上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贡献青春伟力、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EB/OL].(2021-04-16)[2022-12-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105/t20210511_530840.html. [百度学术] 

2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办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3-22(01). [百度学术] 

3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J].中国民族教育2014Z1):2-3. [百度学术] 

4

新华社.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2-01-12)[2022-12-29].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201/12/WS61de1930a3107be497a01c0f.html. [百度学术] 

5

段妍.党史学习教育重在实现常态化制度化[J].人民论坛202117):36-39. [百度学术] 

6

宋学勤罗丁紫.论“四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213):73-79. [百度学术] 

7

于慧颖臧鲁苹.大中小学道德观教育一体化的意义,挑战与实现路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19):145-149. [百度学术] 

8

高巍翔刘璐.党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1):59-61. [百度学术] 

9

黄卫文.党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221):11-14. [百度学术] 

10

高瑜.党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策略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2. [百度学术] 

11

汤汝昭刘燕晏凌波.九年一贯制学校党史教育一体化实现路径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11):9-14. [百度学术] 

1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82. [百度学术] 

13

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16. [百度学术] 

14

郑舒心.党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22. [百度学术] 

15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2-12-18].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l. [百度学术] 

16

李春丽袁珊.新时代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境遇,工作要求及其优化路径[J].中国青年研究20218):36-40. [百度学术] 

17

本报评论部.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N].人民日报2021-07-27(007). [百度学术] 

18

冯刚徐文倩.把握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内在规律[J].中国高等教育20202):17-19. [百度学术] 

19

凌小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1-20. [百度学术] 

20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百度学术]